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各类信息传播愈发便捷,却也让诈骗分子有了新的“狩猎场”。近日,浙江嘉兴港区市民王先生在刷短视频时,险些落入“彩票预测专家”设下的骗局,好在他及时察觉异常止损。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结合此真实案例,帮助公众认清此类诈骗本质,守护财产安全。
2025年8月,嘉兴港区市民王先生在刷短视频时,刷到一位自称“彩票预测专家”的用户。对方在视频中宣称能精准预测彩票号码,中奖率极高,这番说辞让有购彩习惯的王先生动了心,随即私信对方留下联系方式。
很快,一名自称“预测专家助理”的人添加王先生微信,称只需缴纳1501元“会员费”,就能获得精准的彩票号码推荐,轻松实现中奖。被“高中奖率”冲昏头脑的王先生,当即通过微信向对方转账1501元,满心期待“中奖收益”。
然而,转账后王先生并未收到所谓的“精准号码”,反而等来对方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把我微信好友删了,然后我拉你进群接收号码。”刚交完“会员费”就急着切断直接联系?这一反常操作让王先生瞬间警觉,意识到可能遭遇诈骗:对方让删除好友,大概率是为了销毁聊天记录、切断追查线索。王先生立即停止后续操作,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成功避免了更大损失。
马上消费金融帮助大家拆解了这类“彩票预测”诈骗的三大核心套路:
首先,包装身份,用“高收益”吸引目标人群。诈骗分子借助短视频平台,将自己包装成“彩票预测专家”“资深分析师”,通过发布“中奖案例”“预测截图”等虚假内容,营造“精准预测”的专业形象。同时抓住公众渴望通过彩票快速获利的心理,以“高中奖率”“稳赚不赔”为诱饵,吸引有购彩需求或想“走捷径”的人群主动联系,王先生正是被这种“高收益”噱头打动,成为诈骗目标。
然后,收取“门槛费”,完成初步诈骗闭环。在获取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以“会员费”“服务费”“资料费”等名义要求转账,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此类费用看似“入门门槛”,实则是诈骗分子的核心获利环节,一旦受害人缴纳费用,便完成第一轮资金骗取。本案中,王先生缴纳的1501元“会员费”,就是诈骗分子设计的“敲门砖”式骗局。
最后,切断联系,掩盖诈骗痕迹。收取费用后,诈骗分子不会兑现“预测号码”的承诺,反而会用“删好友进群”“更换联系方式”等理由,试图切断与受害人的直接沟通。这样一来,既能避免受害人因未收到号码而即时追责,又能销毁微信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为后续逃避追查、继续诈骗其他受害人创造条件。
为此,马上消费金融温馨提示大家,远离“彩票预测”类诈骗。
第一,彩票中奖是完全随机的概率事件,不存在任何“预测专家”“内幕消息”。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宣称“能精准预测彩票号码”的,本质都是利用公众投机心理设下的陷阱。
第二,线下正规彩票店是唯一合法的购彩渠道,任何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非官方APP开展的“线上购彩”“号码推荐”均不合法。马上消费金融特别建议,涉及金钱交易前,先核实渠道合法性,通过正规途径,避免因渠道违规导致财产损失。
第三,警惕“先缴费”要求,守住资金安全。诈骗分子往往会以“会员费”“押金”“激活费”等名义要求先行转账,这是各类诈骗的常见特征。
第四,察觉异常立即止损,及时寻求帮助。若遇到类似“删好友进群”“更换联系方式才能兑现承诺”等反常要求,第一时间停止操作,保存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证据并报警。
最后,马上消费金融再次提示大家,此类“彩票预测”诈骗与金融领域的“虚假理财”“信用修复”等骗局本质大致相同,均是利用公众“快速获利”“快速解决难题”的心理设局,收取费用,然后失联。
未来,马上消费金融将持续开展此类反诈科普,助力公众建立“理性判断、谨慎决策”的防范意识,共同筑牢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护屏障,守护资金安全。
案例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