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至15日,第15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题研讨会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优秀学者论坛在哈尔滨盛大启幕。这场汇聚行业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盛会,由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单位共同承办,吸引了包括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超过14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先进陶瓷研究院作为本次大会的赞助单位,深度参与其中,为会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支持。
据了解,景德镇先进陶瓷研究院扎根地方,以“服务 + 孵化”的创新运营模式,在先进陶瓷材料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全球科技大发展与 “双碳” 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研究院通过紧密对接本地产业需求、推动前沿技术成果转化,不仅在特种陶瓷、生物医疗、氢能等领域打破多项国际垄断,更以 “下金蛋的母鸡” 式发展路径,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景德镇先进陶瓷研究院深耕先进陶瓷材料领域,成果斐然。其研发的高功率旋磁铁氧体产品在特种陶瓷细分市场实现与欧美技术齐平,一举打破美国在高功率介电陶瓷领域的长期垄断并实现量产;在生物陶瓷领域,团队研发的高生物活性陶瓷表面涂层技术,颠覆了日韩欧美在该领域的技术霸权,不仅实现与国际一流技术同等性能,更推动相关医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在口腔医学与钛金属人造骨外科领域引发技术革新。
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提升是研究院的另一大亮点。通过优化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研究院将JA - 1电极材料生产成本较高性能非贵金属基电极降低60% - 70%,这种 “性价比革命” 既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辐射效应。从投入产出视角分析,该项目的产业化推广已展现出显著的 “乘数效应”:一方面,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创造大量专业岗位,直接拉动地方就业市场;另一方面,项目带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化发展。
据测算,研究院孵化的多个项目中,不乏未来产值规模上亿乃至超10亿的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如同 “增长极”,通过技术溢出、产业配套、人才集聚等路径,持续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此外,政企合作新模式也是景德镇先进陶瓷研究院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的科研单位,研究院既扎根地方产业土壤,精准对接景德镇陶瓷产业资源优势,又通过政企合作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现实生产力。
这种模式通过 “服务本地” 的定位,解决了传统产学研合作中 “技术供给” 与 “产业需求” 脱节的问题,实现创新要素的精准配置;通过 “孵化项目” 的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市场化的产业项目,形成 “研发 - 孵化 - 产业化” 的全链条生态。
此次作为第15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题研讨会的赞助单位,景德镇先进陶瓷研究院副院长俞雪勇作为会务联系人全程参与了此次大会。俞雪勇表示:“这次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行业顶尖专家、企业深入交流的宝贵机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化政企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