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麦当劳展台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两位内蒙古表演者用呼麦演绎《麦麦农场在这里》,身后大屏幕上,央视新闻频道的航拍镜头掠过呼伦贝尔的土豆田,万亩嫩绿的植株如海浪起伏,与现场的非遗声线形成跨越屏幕的共鸣。
这个夏天,歌曲《麦麦农场在这里》“咿呀咿呀哟”的旋律刷屏社交媒体:非遗传承人演绎的歌曲登上抖音热榜,音乐人改编的BGM引发全民唱跳挑战,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超6000万;线下餐厅同步播放时,小红书上满是消费者“被麦麦农场歌惊喜到”的分享。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传播狂欢的背后,是麦麦农场对“好食材”的数十年坚守。正是这份扎实的根基,让所有创意有了落地的底气。
链博会麦当劳中国展台呼麦表演、央视新闻频道报道麦当劳供应链土豆田
从“听说好”到“相信好”,品质认知在互动中生长
在这场传播里,麦麦农场最动人的突破,是让消费者对“好食材”的认知,从抽象的广告语变成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体验。
在长线内容层面,“粉红姐姐在农场”专题是重要载体。作为麦当劳在抖音等平台打造的持续性内容IP,形象大使“粉红姐姐”带领用户实地探访麦麦农场:前往内蒙古土豆田,看轮耕、滴灌、土壤检测等再生农业实践让土豆健康成长,并保护土壤肥力;来到福建白羽鸡养殖场,记录非笼养殖的白羽鸡自由成长的真实场景;深入广州增城生菜田,讲解麦当劳对于生菜种植的要求严格到“生菜田不能有一根电线杆”,这样能有效防止鸟类休息时,粪便落到生菜上产生污染风险。这些生活化的画面没有华丽辞藻,却用“可触摸的真实”告诉消费者:麦麦农场的食材,生长在怎样用心的环境里。
“粉红姐在农场”专题内容
而非遗音乐与歌舞挑战的走红,更以惊人的传播力让品质认知深入人心。非遗音乐MV上线24小时,相关话题播放量即超千万,直接登上北京同城热榜。随后,音乐人改编的唱跳版BGM,不仅冲上抖音流行音乐榜TOP 1,更带动#麦麦农场开麦啦#全民互动,舞蹈挑战还被平台收录为“热门挑战”,相关视频播放量超6000万。从被动观看MV到主动参与唱跳,用户的互动热情被彻底点燃。
麦麦农场歌舞全民互动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品质认知的悄然渗透:呼麦的苍茫呼应着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南音的婉转暗合着山间农场的温润,消费者在音乐中自然联想到食材原产地的秀美生态。而麦麦农场歌舞互动中,“土豆发芽”“小鸡振翅”的动作设计,让“自然生长”的特质转化为可模仿的肢体语言。消费者对于麦麦农场好食材的认知,就在这场全民互动中扎了根。
传播的花样再多,终究要以食材为锚点
长期以来,传统农产品溯源营销常常陷入“纪录片式”困境: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劳作场景,配着深沉旁白念标准,虽信息详实却难以打动年轻受众。而麦麦农场的案例,给行业提了个醒:传播的花样可以多变,但锚点永远是食材本身。
首先是麦麦农场与非遗的合作没有停留在“贴标签”。北京民艺非遗研究院的参与,让呼麦与南音成为食材的“叙事者”——草原的辽阔孕育优质土豆,山间的温润滋养自由小鸡,文化符号与食材原产地的绑定,让自然生长无需过多解释。紧随其后是全民歌舞挑战,其本质是让“好食材”的理念变得更易传播。音乐人改编的歌词直白表达,配合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品质认知跳出品牌语境,变成消费者的自主理解。
非遗传承人演绎《麦麦农场在这里》
更值得关注的是传播闭环的构建:线上的热度最终通过线下餐厅、链博会快闪实现落地。在麦当劳“大薯日”期间,主题餐厅的展台详解土豆种植历史,消费者在餐厅听非遗版《麦麦农场在这里》、打卡赢取好礼的同时,能直观看到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而在链博会麦当劳展台,特别设计的“巨型薯条”成为热门打卡地,观众可以参与展台互动,顺着土豆生长周期,一路看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
链博会麦当劳中国展台吸引观众前来打卡
所有传播的底气,都藏在40年的土地里
麦麦农场的传播能“火出圈”,从不是偶然的创意爆发。那些刷屏的旋律与舞蹈,不过是扎根土地40年的品质坚守,自然生长出的传播力。
今年是麦当劳在国内种植土豆的第40年。本次链博会上,麦当劳邀请来自内蒙古的种植户邓书宝与邓昌晋父子,他们分享了几十年种植土豆的故事,他们说,种植技术、种植方式一直在变化,而始终不变的,是麦当劳对食材品质的严格要求。这些严苛的标准,麦当劳中国已经坚持了40年,如今,这份坚守已延伸至全产业链。同期发布的“麦链”倡议中,麦当劳与11家供应商联手,从可持续发展到数智化供应链,把“好食材”的标准从田间延伸到餐桌。
农民父子分享种植土豆的故事、麦当劳中国联合供应商发布“麦链”倡议
这些 “看不见的功夫”,才是所有传播能引发共鸣的底气。当粉红姐姐在视频里捧起带露水的新鲜生菜,当非遗大师用音乐呼应农场生态,当农民在链博会上讲述“一颗土豆的成长史”,消费者看到的不仅是传播创意,更是一个品牌对食材的敬畏。
正如《麦麦农场在这里》的旋律终会淡出热搜,但麦麦农场的土壤始终在孕育新的生机。麦麦农场以一首歌撬动大众流量传播,更深刻的价值在于告诉品牌:好食材自己会说话。几十年扎根土地的坚守,才是最动人的传播脚本。当这份坚守足够扎实,自然会生长出穿透流量的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