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作成为热爱和本能,他该如何安顿被禁锢的艺术人生?以身体为信,指尖为笔,苦痛化作的宣言怎样书写不屈的信念?为失去青春的人们重拾记忆中的种种,由情感与阅历催动舞步相随的清影,是熟悉而又未曾活出的万般自我。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何似在人间》。
本期节目嘉宾:马凌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师范专业,模舞品牌创始人,他作为知名舞蹈教师、模特教师、舞蹈编导,担任南京云模舞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CEO,任南京2019首届旗袍春晚艺术总监、南京2020旗袍.诗歌春晚艺术总监、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京派旗袍培训导师。
本期节目中,马凌云分享了自己与艺术的不解之缘,以及如何通过独创的“模舞”,帮助中老年人重拾舞蹈梦想,用舞步表达人生。
马凌云出生在一个黄梅戏戏曲世家,然而,他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据他回忆,尽管家中充满了艺术的氛围,但由于父母认为戏曲没有出路,他从小就被灌输“艺术是没有前途的”的观念。不过,对艺术的热爱却在马凌云心中悄悄萌芽。他从小就在班级中担任文艺委员,积极参与各种文艺活动,组织演出,瞒着家里人进行创作和表演。然而,自从进入重点班后,繁重的学习任务让他逐渐与艺术疏远。
直到高一期末考试时,面对糟糕的成绩,马凌云选择留下一封书写着自己心迹——希望走上艺术道路,追求热爱的艺术——的信笺,但害怕被父母当头棒喝的他又只能无奈离家出走,独自前往上海。
在上海的街道上,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也萌生了自主未来的想法。回家之后,他向父母坦露了走艺术道路的意愿,并得到了开明通透的父母的支持。于是,16岁的马凌云迈出了舞蹈艺术的关键一步。
虽然起步晚,但马凌云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刚开始练舞时,老师严厉的批评令他压力倍增,面临考试的他,要在短时间解决软开度这一日积月累的课题,实在是难上加难。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在父亲作为家庭教师亲身监督、严格要求的教导下,马凌云刻苦练功。每当完成一个舞蹈指标,向专业靠拢时,他都仿佛忘记了痛苦,心中只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经过不懈的努力,马凌云最终考入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舞蹈教育专业,并凭借自己的舞蹈才华和教学经验,一步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然而,在老年大学的实践经历让他意识到,对于更广泛的舞蹈学习人群而言,专业的成品舞显得格外困难,“怎样让他们也在舞蹈中‘美起来’”成为他研究的动力。
开创了一种新的舞蹈形式——“模舞”。
“模舞”结合了简单的肢体语言、生动的神态、深刻的情感,学员可以快速上手,寻找共鸣。又能通过角色扮演和肢体语言,缅怀往昔的情感,表达人生阅历。模舞通过对脊椎直立感的要求,首先将仪态之美提升到重要的高度,结合了“骨相美”、“心相美”、“气相美”于一体的模舞,在举止之间,尽显优雅美好。这种舞蹈形式不仅受到了中老年人的喜爱,还成为了他们艺术养老的一种方式。很多学员在练习“模舞”后,变得更加自信、优雅和开朗。
在节目中,马凌云还与两位学员一道展示了“模舞”的艺术魅力,他感慨地说:“阿姨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生活的角色,但是也是会累的。通过‘模舞’,他们可以暂时忘却烦恼,找回自己年轻时的激情和活力。”
对于未来,马凌云充满了期待。他表示将继续创新“模舞”的舞步和编舞方式,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舞蹈的行列中来。同时,他还在不断拓宽模舞的教师群体,计划将“模舞”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独特的舞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