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绿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2451HK,以下简称“绿源”)全国第四大智能制造基地—重庆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落户重庆大足区,占地410亩、总体产能规划200万辆,是绿源智能化水平最高制造基地,也是其单体规模最大的总装车间。
该基地从2024年3月奠基,仅用11个月便建成并正式投产,高效实现了“从蓝图到量产”的跨越。项目一期投资5.3亿元,总装车间完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容纳16条新能源摩托车装配生产线,带动大足当地就业超2000人。
重庆基地的建设,是绿源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也离不开重庆大足当地的大力支持,是“大足速度”与“绿源效率”的深度融合,自此,绿源的智能制造战略布局又有了全新的面貌。
市场竞争驱动技术及产品双升级
在投产仪式上,绿源集团首席执行官胡继红表示,在工业4.0浪潮奔涌、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广泛普及背景下,产业加速进化,消费需求与消费群体持续更新迭代,为全场景轻出行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的时代已然开启。
当下电动两轮车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厂商纷纷在技术革新方面发力。绿源自身战略定义为:努力建设成为“全链条智能型制造”领航企业。具体而言,绿源聚焦了用户核心痛点:车辆耐用性、电池及续航以及智能化三大核心需求。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升级,致力于契合用户对于高性能电动车的多元需求。
在耐用技术方面,绿源液冷电机技术成功破解行业十年桎梏。实现从入门基础款到高端旗舰产品的100%覆盖,履行行业唯一的10年质保承诺,在绿源在突破核心耐用瓶颈的同时,还降低了用户长期使用成本,重构了产品生命周期价值——从“快消品”转向“耐用品”,为绿源在存量市场竞争中建立差异化壁垒。
在电池及续航方面,绿源创新推出“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该技术基于先进BMS系统,融合电池热管理和数字化监测两大功能,有效解决了用户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痛点。
在智能化方面,绿源依托智能互联技术,致力于打造全场景的智慧出行体验,目前其80%的产品系列已全面覆盖智能化技术。
其实,早在2008年,绿源便率先引进了焊接机器人,开启了中国电动车产业智能化制造的序幕,此后绿源历经了自动化升级、信息化增效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2008年,引入机械化与自动化设备,使生产效率、精度与一致性得到显著提升。2018年,MES制造执行系统的引入,实现了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开启了信息化管理的新时代。2024年,推行研产一体方案,构建数字化协同系统,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贯通,全方位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绿源将全面升级制造体系。绿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倪博原表示,2025年,绿源将实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完成制造体系的全方位升级,推出全新的潮流色彩布局,全面焕新产品的矩阵,并开展跨界IP的深度合作。通过政企合作、社交媒体推广以及核心区域活动,扩大营销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在上半年,绿源将陆续推出全新升级的S系列、Moda系列、F系列以及卡乐系列,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与体验。
更为关注的是,在此次绿源重庆基地投产仪式上,绿源更是将浪潮计划迭代到了3.0版本,共涵盖63家战略供应商、国家级权威检测机构国家摩托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及由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专家共同组建的绿源轻出行专家智库。
资本赋能绿源第二曲线发展
从技术破局到资本赋能下的生态跃迁,绿源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了在行业升级迭代的背景下,技术深度与资本力量的深度融合与共振,是推动产业巨头崛起的重要驱动力。
绿源电动车创建于1997年,2023年10月12日,绿源集团控股(02451.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其自成立以来绿源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但是中国两轮电动车创始品牌之一,更是电动车国家标准制定的推动者、核心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2025年,是绿源集团上市第二个年头。本次落地的重庆工厂也是其上市募资项目计划之一。值得期待的是,重庆工厂还是其“研产一体”试验田,未来有望加速电动两轮车前沿电池技术的演化,打开技术革新想象空间。
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绿源在上市时便明确表示公开募股募集资金的30%用于投入研发以保持公司的技术优势,上市募资后,截至2024年上半年,绿源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9%。新增专利申请38项,新增专利授权76项。研发成果走在行业前列。
总的来说,绿源集团上市后获得资本加持,一路快速发展。当前,在中国电动两轮车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已至关键时期。重庆基地的投产不仅是绿源产能数字的跃进,更是绿源从“传统制造商”向“智能型制造”转型的关键跳板。绿源以此为上市后新起点,通过“技术为本、标准为纲、制造为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与产业链伙伴紧密协作,推动协同发展。
随着产能利用率爬升、成本优化兑现,叠加政策红利以及重庆当地辐射协同产业链优势,绿源未来发展表现出强劲势头。
对于重庆基地投产,绿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倪捷表示:“绿源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发挥自身在战略、技术、产品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与重庆在人才、市场、产业和区位等优势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在西部地区的市场布局。通过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助力重庆大足打造西部地区的最大的新能源摩托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