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两年多以来,广大家长和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日前,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搭建起“部门监管服务、机构合规运营、学生家长放心”的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业务体系,帮助家长甄别选择“证照齐全”的合规机构,确保交费安全、退费方便、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教育部日前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双减”工作推进会暨“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全体会议。会议指出,两年来,校外培训明显降温,校内服务有效提升,学生和家长总体负担正在逐步减轻,“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两年来,社会对教育认可度大幅提升。比如在辽宁鞍山,11万学生和家长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管理监测平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满意度97.33%、家长满意度97.47%。在辽宁省发布的《2022年辽宁省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反馈》结果中,鞍山市公共教育领域得分82.67分,位列全市12个重点公共服务领域第一名。
2021年,相关文件中明确了“双减”的工作目标,即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距离实现“双减”的三年目标还剩一年,上述会议要求,“双减”工作下一步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在“双减”进程中,家庭也是主要“单元”之一。比如正在利用暑假时间陪伴孩子参加iEnglish第三届全国ETP大赛的张子祺家长表示,学校作业和培训负担减轻后,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亲子相处时间,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在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的陪伴下,经过每天不间断的原版阅读,11岁的张子祺已经具备用英文自由对话和无障碍阅读的能力。
有些家庭仍有焦虑。在云南省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杨红琼对“双减”后的课后服务与社团活动开展情况、部分家长对低年级学生取消或减少书面家庭作业、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调研中发现,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传统观念影响,一方面学校在减负,但是回到家中,有些家长看到作业少甚至基本没有作业,产生焦虑情绪,买一些课外辅导书让孩子刷题,形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不利于“双减”工作开展。
另一方面,家长们的焦虑来源于不放心,总觉得学校里教的内容不能满足升学要求,因此校内教学的增质提效仍是义务教育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再就是“双减”快与“双升”慢还不够协调,课后服务吸引力不强,不能满足学生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学时间延长给学校公用经费、安全保障等带来较大压力,专业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
“在就学问题上,家长焦虑的其实是如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杨光表示:“应该看到两年来双减工作的实效,以及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互相配合。家长们更应该认识到,双减是为了孩子能够更为自主的学习和全面、科学发展,同时保障更为公平的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此前也曾表示,要处理好家校合作与家校边界的关系。“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深度参与。对于家庭而言,需要家长实现教育理性回归,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做孩子成长的旁观者。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它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在法律框架下厘清家校边界,开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持续推进“双减”落地,要在把时间还给孩子的同时,打开学习空间。应秉持“空间即教育”的理念,打开学习空间,赋能学生成长;要在抑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时,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