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成都天府书院牟钛院长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今年扬雄春祭活动中有缘认识天府书院牟钛院长,当日牟院长讲学习与实践“学行合一”文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受牟钛院长之托而题“天府书院”,我在五一节创作完成,于5月6日下午拜访了天府书院并赠送了书法作品。天府书院牟钛、王晓阳院长,李星(走道教练)等热情接待了我,让我也有机会更加深入了解天府书院及历史上书院相关历史,书院在经过千年的演变过后,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为当下社会提供更多文化落地、帮助现代人获得身心健康与心安状态的功能。
关于书院的成立与完善历史悠久,依据历史记载,自唐代开始出现私立书院,宋代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出现了官方书院,为士子提供读书场所,书院成为编撰书籍的场所。由此在书院传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于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书院也应运而生。而书院的兴起为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与发扬中华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牟钛院长介绍天府书院成立是以“士志于道”为人文精神,以“道”修身,以“道”治世。天府书院前身为“幸福之家”,由49度活法创始人、当代智者陈明生先生于2007年创办于成都三圣花乡,是“49度活法”的发源地。陈老师的初衷是希望现代人在天府书院这个“家”回归“过日子”的过程中,找到各自的心安状态、找到属于每个人的幸福活法——“心安之处即是家”。
“花有花道,茶有茶道,走有走道。正确的行走方法,要做到身心合一,身心协调,有动有静,有放有收,层阶递进,动中养生,静中养心。”这是天府书院牟钛院长赠送《走之道》中记载。书中论述将行走与身体的关系,行走于健康的关系,行走与身心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将正确选择行走的方式进行介绍。在这个交通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有很多的出行代步方式,我们忽视了还有一种健康实用的方法——走道。天府书院走道教练李星老师为我解读了“前脚掌着地与后脚跟着地”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这两种特质的人在生活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和遗憾,让我耳目一新。
据记载《管子·八观》:“乘车者饰观望,步行者杂文采。”又有《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令骑皆下马步行。”另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主人送他节仪二两。孟沂藏在袖子里了,步行回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我也辞了伯父,同继之两个步行回去。”作家巴金《军长的心》:“我和丁干事在所里吃过早饭,步行到团部。”关于“步行”有其历史的渊源,反应在不同的环境由于不同的意义,步行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据专家介绍步行是唯一能终身坚持的锻炼方式,并且是一种安全的、适量的运动。有规律的步行还能降低血压,促进心脏冠状动脉血流的畅通,步行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与植物神经功能,提高智力水平,预防老年痴呆症等,而散步不是一般的“走路”,而是有要求的,散步前应该全身心放松,适当地活动一下肢体,调匀呼吸,使呼吸平静而和缓,然后再从容展步。同时走路的姿势还关联人的行为方式与情绪模式,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与生命质量。
牟院长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以说性格就是人当下心智模式的反映。”牟钛院长介绍如何通过优化自己的底层心智模式、进而获得相对圆满的人生,天府书院的发起人陈明生先生最早提出“生活·禅”训练体系,通过陈老师数十年对人身心对应关系的实证,反过来在生活化场景中用个性化的走路、做饭、泡茶、插花、书法、武术等方法,重构人的惯性思维、形成新的心智模式,正向、积极的影响人的生命系统——这就是“49度活法”文化特点,天府书院以“生活·禅”作为一种生活化修行方式,通过学习生活照见当下的自己,回归真实的自己,成为理想的自己,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业、益天下。牟钛院长介绍天府书院自2007年发起并注册后,经历了16年的发展,在不断完善中创新,并将“生活·禅”在理论中不断完善,为人们提供身心健康、和谐生活的最简单方式,以“大道至简”的方式提高生活品质。天府书院以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将传统文化创新运用于践行之中,陪伴当代人开启一段从身安到心安的旅程!
(文章编辑:唐从祥,名驳虎,号玉屏山人,书院资料提供:牟钛,照片提供:天府书院,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