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 | 暴雨
“你是什么时候真正意识到,中国变强了?”
这是网络上很有温度的一个话题,时常登上知乎热榜。人们的回答不一而足,最日常细微的体验,大国重器横空出世时的震撼,数据曲线从隐忍到一路高歌……都能引发新的热度。而有一页表格却能浓缩了上述一切,就是《财富》杂志发布了28年的世界500强榜单。在这张榜单上,中国超过日本是2012年,当年中国(含香港,不含台湾)上榜公司共有73家,日本是68家。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超过美国,是在2017年。到了2022年,中国(含香港、台湾)上榜企业有145家,美国是124家。至于日本,则是47家。榜单上的中国企业,是过去十年中国巨轮破浪前行的一个侧写。它不但见证了,中国GDP从50万亿到114万亿元,人均GDP从6300美元到1.2万美元,还见证了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嬗变。这张榜单同样验证了企业强则城市强,企业兴则城市兴的道理。拥有世界500企业最多的10座城市,前十名中中国有5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香港,它们比肩的城市是东京、纽约、首尔、伦敦、巴黎。论总量,北京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已经连续10年全球居首。焕发市场经济的活力,中国也有深圳、杭州这样的城市。北京的54家世界500强,有5家不是国有控股(京东、小米、泰康、龙湖、建龙重工),深圳10家世界500强中有7家是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国平安、华为、比亚迪等),杭州8家世界500强中民企有5家。世界500强榜单,就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多种经济百花齐放、不同城市因地制宜的发展见证。在国家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对于“大国的事业是企业”这句话也许会有更深刻的认识。500强是中国企业的“第一军团”,它们是中国经济航船最给力的引擎,也是每一个重要节点的“挑大梁”角色。在“一带一路”沿线,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在脱贫攻坚的难点,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路上……无论是央企,还是以中国平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为代表的非国有企业,它们往往才是最给力的生力军。
“一带一路”项目的护航者
还记得,微信最初打动国人的那一次重要改版吗?2012年,4.0版本,出现了“朋友圈”。“朋友圈”,这个词汇也被广泛应用到中国人的叙事里。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喜欢把真正友好的人称为“老朋友”,不喜欢搞势力范围,中国喜欢的是朋友圈。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样的朋友圈,它横跨欧亚大陆、太平洋,是中国联通世界的桥梁,也是沿线国家携手共进的纽带。最近几年,我们开始不断收获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中老高铁项目就是成果之一。2021年12月,一列高铁从昆明出发,历时10小时抵达老挝首都万象。老挝历史上的第一列高铁让老挝全国沸腾,甚至还引来了越南邻居的嫉妒。基础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但在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做基础设施,不可回避地面对着“高风险”、“低回报”的质疑,很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难免慎重。以中老高铁为例,全线穿越崇山峻岭,地质复杂,全长1035公里的铁路,要建设167个隧道,假设301座桥梁,投资高达500亿。而它连接的老挝,一年的GDP仅有不足200亿美元。开建之初,各种问题就不时出现。但中老铁路不但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还因为它契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对泛亚铁路的构想,一开建吸引了整个东南亚区域、以及全世界的目光。这条铁路建设,只能成功。而且,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的国际铁路,它不但赌上了中国“基建狂魔”的名声,还有中国金融的名声。事实证明,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无愧于它们的名声,仅仅5年,它们就把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产险为项目发挥了金融先行、保驾护航的作用。作为发起单位和首批成员单位之一,平安产险成立了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与其他成员一起为该项目提供了风险保障的专业建议、规划承保能力及专业服务的支持方案。由此,该项目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金融跟上的协同推进的模式,助力项目平稳推进。如今,在国家海外重大项目、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背后,几乎都能看到中国保险企业的身影。自2013年至今,平安产险已累计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等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包括巴沙大坝、中老铁路、安哥拉凯凯水电站等多个“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不只是遇到自然障碍,更多风险来自政治、经济等其它方面。一批金融企业的迎难而上,为中国企业走向星辰大海提供保障支撑和金融活水,让实体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成为往事。2015年以来,平安产险与保险同业合作开发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为“中国制造”高端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保险保障和品质增信服务。“中国制造”的高端装备沿着“一带一路”走向海外,中车的高铁、动车组走到马来西亚、南非、塞尔维亚,中集来福士的钻井平台走进巴西、墨西哥湾,宏华的海洋钻机落地阿联酋……这一系列出现在海外的“中国制造”背后都有平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的身影。在资金融通方面,在境外疫情较严重的时候,平安银行发挥离岸银行业务牌照优势,在境内持续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的1.5万家中资“走出去”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离岸金融服务。十年过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绩斐然。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开花,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双碳”中国的绿色金融故事
世界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共享同一片天空。2012年,PM2.5成为了年度热词,雾霾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第二年,北京向PM2.5宣战。宣布到2017年,要把每年使用的煤碳量从2300万吨减到去1000万吨煤炭使用量,代之以清洁能源。如今,“北京蓝”取代了“雾霾灰”。某种程度上,北京是中国“双碳”战略的一场先导试验。在2020年9月的联大上,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双碳”成为了中国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降幅,用比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目标,为中国众多产业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会,比如新能源汽车。当英国媒体惊呼人类正在告别“(传统)汽车时代”,2022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超过64万辆,超过特斯拉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实体企业乘着“双碳”东风起飞,金融是背后的“助燃剂”。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在一个大会上预测:中国碳减排所需的投资,2030年之前,每年2.2万亿元;从2030年到2060年将达到每年3.9万亿元。这两年,“双碳”搅动的投资江湖里,新能源项目大多成了香饽饽。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产业就诞生出了7家独角兽。其实,早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前,金融行业就已率先行动。2016年8月,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提供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即“绿色金融”。而中国平安更是以前瞻性的眼光,扛起了服务“双碳”战略的责任使命,早早锁定了这个绿色赛道。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生态资源,旗下的平安资本,经过多年耕耘,收获了多个优秀的绿色投资案例,包括深圳环保、三川能源、北清能源、中国天楹、宁德时代、信达生物等。如今,宁德时代被称为“宁王”,离世界500强只差临门一脚;中国天楹,也从江苏南通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民营企业,成为世界500强榜单上的中国环保龙头。没有金融助力,这些企业显然不可能腾飞得如此之快。这两年,中国平安全系统对绿色金融的布局开始了新的提速。今年4月,中国平安发布《全面深化绿色金融工作的通知》,承诺绿色投资规模和绿色贷款余额每年增速不低于20%,绿色保险保费每年增速不低于70%。到2025年,力争实现绿色投资+贷款规模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2500亿元的总体目标。平安资管将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绿色基建作为投资重点,持续加码,仅2021年就新增投资266亿;发起设立了国内首个保险资金双碳基金,投资于青海黄河共和光伏项目。平安银行自2018年开始,就持续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以及提供绿色信贷等形式,支持白鹤滩水电站项目工程建设。2021年3 月25 日,平安银行再次发行碳中和债券30 亿元并直接投资15 亿元,助力白鹤滩水电站“七一”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目标的实现。作为长江“清洁能源走廊”的重要一环,白鹤滩水电站待全部投产发电后,一天发电量就可满足50 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
白鹤滩水电站 图源:央视新闻
平安人寿则以现金增资方式向中广核风电公司投资 20 亿元,助力中广核风电在风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等领域的开发运营。平安租赁截至2021年12月底,累计为230余家分布式光伏、60余家地面光伏、40余家风电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合作的光伏、风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44.5亿度,意味着,可实现每年节约155万吨标准煤,减少420万吨二化碳的排放,相当于种植森林16.5万亩。春风吹绿大地,在中国大地上,一个个中国平安的绿色金融故事正在书写,成为中国的“双碳”进程里的生动注脚。
国计民生的“稳定器”
今天的00后,可能很多人都不再能用语言对穷做出生动描述。但仅仅10年前,“穷”还是摆在近1亿中国人、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面前的一座“大山”。那时候还没有短视频平台,大多数人无法直接感受到真正的贫困带来的视觉冲击。冰冷的数字却告诉我们,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079元,也就是月均仅有506元。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都重拾乡愁,回望乡村。特别是2015年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企业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消费扶贫为主要帮扶途径,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万达集团对口帮扶丹寨县,探索出了“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新模式,打造了丹寨旅游小镇,拉动20个产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5.8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增收。拼多多探索新农商模式,在云南、新疆以及“三区三州”多个深度贫困村实施“多多农园”项目,将扶贫捐赠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东,合作社与电商平台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平安在2018年启动总扶贫投入为100亿元的“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并持续贡献力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平安还创新帮扶方式,通过开发“振兴保、溯源保、防贫保”三种保险产品实施精准帮扶。地处宁夏平原南端的中宁县,依赖中国平安创新推出的“区块链+溯源保真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新模式,让宁夏枸杞这个小小的红果,红透了大江南北。10年过去,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个民族企业倾心倾情倾力帮扶的鲜活案例,一户户脱贫家庭命运改变,一个个脱贫山乡沧桑巨变,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答卷。3年前,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球又迎来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稳经济、稳就业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一批企业主动挑起大量,加快与实体经济互动,为市场主体补充“弹药”,深度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平安产险聚焦小微企业发展,打造了如“惠员保”、乐企E 生保等一系列面向小微企业客户的普惠类保险产品。截至2021 年12 月,累计覆盖245 万家小微企业,切实助力小微企业稳定经营。平安租赁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汽车、电子、电力电气、通专用设备等企业提供融资租赁产品及服务。2021年累计投放662亿元,有效降低了相关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成本。平安普惠聚焦小微企业的疫情困境,今年以来陆续推出多项支持小微计划,专项支持物流、信息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小微企业主,用“降、延、免、提、扩”五大措施助力小微企业抵御疫情影响。平安普惠连续四个季度,将八成季度新增借款“精准滴灌”给小微企业主。金融活水来,缓解了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让它们“轻装上阵”,度过难关。企业稳,则经济稳,百姓富,则中国安。
中国经济的破浪向前,润泽了一批民族企业的稳健成长。而它们的发展,又反哺国计民生,成为国家发展每个节点上的澎湃力量。
发轫于深圳经济特区,作为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保险业市场化改革试验田,中国平安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短短十年,中国平安成为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的“加速进步者”。对比2012年和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前十名榜单,会发现新面孔——中国建筑集团和中国平安跻身前10。其中,中国建筑从2012年的第100位,爬升到了第9位,上升了91名。中国平安从当年的第242位,爬升到了第25位,上升了217位。短短十年,中国平安的总资产、总营收、营运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是2012年的3.6倍、3.9倍、4.6倍和5.1倍。其保费规模从2012年的2336.3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603.33亿元,涨了3.3倍;2012年至2022年8月,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累计理赔案件5.59亿件,理赔金额高达1.51万亿元,切实履行了“保险保障”的天职。短短十年,中国平安成为深圳的“纳税第一大户”。2012年,中国平安一年贡献的税收是310亿元,而在2021年,总纳税额高达1114亿,增长了359.35%,平均每天纳税3亿元。假如将中国平安纳税1114亿元,全部投入到社会民生建设中,能承担港珠澳大桥近90%建设费用,能造9594个鸟巢大小的森林,能帮助深圳2228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
在日前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22深圳企业500强榜单”,中国平安以榜单第一的排名,与正威国际、华为、腾讯、万科同列榜单前5位。
短短十年,每6个中国人就有1个成为中国平安的个人客户。2012年,平安的客户数是8000万;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3亿。中国平安每天处理26.5万件赔案,每天赔付6.5亿元。
10年前,平安创造了70.32万个就业岗位,2021年这个数据达到了91万人。每150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平安人。回首来时路,一步一个脚印。中国平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走出了一条“国际化标准、本土化优势、中国特色”的综合金融发展道路。迈向新征程,在“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愿景抱负鞭策下,中国平安正构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全新战略图腾。让我们继续期待更大奇迹!参考资料:1. 财富官,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城市分布变化2. 中国经济周刊,“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企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