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再也不是一个“粗养”孩子的时代了。
对于一名新手宝妈,专家专栏、垂类自媒体、社交媒体、育儿论坛都可能成为她的课堂,宝宝的衣食住行安排都要细细考量,其中奶粉更是绕不过的功课。
而这些5G冲浪的妈妈可能会发现,从去年开始,论坛里的奶粉评测和攻略中,“新国标”的字样多了起来。
“了解到‘新国标’出台之后,刷了几十篇新旧国标对比的帖子,现在选奶粉更挑剔了”,一位妈妈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
宝妈们口中的必备新知识,指的是2021年3月出台的《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21)、《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21),它们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奶粉“新国标”。
明年2月22日,这套“新国标”正式落地,将把国产奶粉质量抬上一个台阶,也使国产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的营养需求,让家长更安心。
01
扎根母乳研究的“新国标”,重在“合适”
国家标准,意味着一个国家对于某个行业质量的把控与引导能力。纵使国际上有相当完善的行业规范,但各国国情相异,没有一个国家会为了省事照搬。
所以这套马上落地的“新国标”,可以说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专家们植根本土开展科研的珍贵结晶。
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并非浪得虚名。这一次,它的不少规定都比现行标准严格不少。
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它更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更加强调“中国特色”,更加凸显“中国方案”,更适合中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原副司长张志强指出,“新国标”在营养素的规定上,已经比现行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要优秀一些。
这里的优秀,更多就体现在与国外标准的“差异化”方面。比如能量值、微量元素方面的调整,明显体现出了与欧盟、澳新甚至日本等国家标准之间的差异。
制定出这些“差异化”规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让国标更适合中国宝宝。
而“差异化”的底气,则来源于扎实的母乳研究。
母乳的成分和代谢过程相当复杂,受人种、基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母乳在含量、比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只有把本国母乳研究清楚了,国家才能制定适合自己国家婴幼儿需求的标准,企业才能研制出更优质、更贴合本国宝宝需求的奶粉。
在飞鹤组织的奶粉新国标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许雅君感叹,“以前中国母乳基础数据研究不够,所以做标准没有底气,要借鉴、参考国外”。
事实的确如此,2009年以前,中国并没有全国性、系统性的中国母乳研究。直至2010年“国家863计划”中,一项建设“母乳成分数据库”的计划启动了对全国不同区域的乳母乳汁和婴儿血样的大规模采样。
十几年过去,采样点遍布全国各省份的“中国母乳营养成分数据库”已臻成熟,中国母乳的地域差异和整体情况变得清晰可掌握,这也为“新国标”的修订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中国有了丰厚的本国母乳研究成果,有了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有了底气,使标准更好地立足于中国宝宝的需求”。许雅君说。
02
这些指标,不能盲目跟风国外
扎实的中国母乳研究做基础,并且充分考虑中国宝宝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新国标”修订时,一些营养素指标的“差异化”设置思路十分清晰。
例如铁和碘。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最多的一种,它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 对于早期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有重要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缺铁性贫血列为全球四大营养性疾病之一,儿童尤为突出。
我国婴幼儿铁缺乏率较高。2010年至今的研究文献中,0-12个月婴幼儿平均铁缺乏率高达36.7%。
在母乳含量的差异上,中国母乳的平均含铁量更高。美国儿科学会的资料显示,美国母乳中铁的平均含量为0.35mg/L,低于中国母乳中平均含量0.45mg/L,再考虑中美婴儿每日平均母乳摄入量的差异,中国婴儿铁的膳食推荐量高于美国。
为了让奶粉更加贴近母乳“黄金标准”,在一、二段奶粉新国标中,铁含量的标准明显高于欧盟和美国(具体数值见表1)。
碘的情况也较为类似。成年人碘不足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等疾病,而婴幼儿缺碘会损害智力发育。
根据世卫等国际组织提出的“评估儿童碘营养水平流行病学参考标准”,我国0~12月龄婴儿碘的缺乏率在12%-20%之间,碘过剩率在12%-26%之间。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内陆地区自然环境中的碘资源相当匮乏,国人需要注意食用加碘盐等来补充碘元素。
因此,“新国标”中碘含量的下限标准是澳新、美国的三倍,保证国产奶粉能为中国宝宝提供充足但不过量的碘元素。
而美国、澳洲、日本的碘元素标准都比较宽松,尤其是日本,相当“任性”地未作任何硬性规定。因为日本四面环海,有着丰富的碘资源,食物中碘含量也相当高,所以日本妈妈怀孕时已经为宝宝储足了碘元素。
不止是在必需元素上下功夫,“新国标”对可选项的标准也下足心思。
例如影响宝宝脑部发育的两个关键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二十碳四烯酸),在各国母乳中的含量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
表1 中外奶粉标准对比
新国标对DHA、ARA的添加量进行了具体规定,设置了下限值和上限值,以保证营养元素既能发挥功效性,又在安全范围内。同时规定,1、2段奶粉中添加了DHA的配方,至少要添加相同量的AA/ARA。
全球范围内,只有欧盟在其婴儿配方食品和较大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中,要求必须添加DHA,但对添加量要求与新国标差异较大。
从铁到碘到脂肪酸的“差异化”设置,可以窥见“新国标”背后对于“更适合中国宝宝需求”的坚持。中国奶粉新标准,不再盲目追逐国外规范,而是要真正更适合中国的下一代。
03
潜心科研,为贴近黄金标准而努力
“新国标”落地,相信在促进国产奶粉“卷起来”之外,还会搅动起一场行业的认知风暴——在未来,只有真正潜心科研、扎实了解中国母婴情况的奶粉企业,才能让消费者“用脚投票”。
作为目前中国婴幼儿奶粉第一品牌的飞鹤,其实很早就紧跟国家的步调开展科研,以研制“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优质奶粉。
“国家863计划”相关专项,飞鹤已参与其中,承担起黑龙江、北京这两个地区母乳的采集和检测任务。
以此为契机,飞鹤开始建立企业自己的中国母乳数据库。截至目前,飞鹤中国母乳数据库覆盖全国27个省份,样本量接近20000个。
飞鹤以母乳数据库为重要支点,逐渐铺开更宽阔的研究面。在2018年和2021年,飞鹤分别和中国营养学会及北大医学部成立了“体质营养与健康研究基金”和“营养与生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中国母乳及中国人全生命周期营养研究。
这些庞大而珍贵的研究平台进而哺育了飞鹤丰富的研究成果。仅2021年,飞鹤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9篇,其中SCI论文21篇。
其中一项历时近2年的研究,是对2010~2020年十年间、覆盖中国17个省份的2585个中国母乳样本进行详细分析,“我们主要分析中国母乳中42种脂肪酸含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飞鹤研究院研究员方晨解释道。
经历了漫长的摸索、推翻和重建后,飞鹤了解了各个膳食模式差异对于脂肪酸的影响,摸清了中国母乳中DHA/ARA比例为1:1.7,和美国的1:3.16、日本的1:0.51有较大差异。
这是首次关于中国母乳脂肪酸比例特点的系统研究。
目前,这项扎实的研究成果已经完成了产品转化,全面应用在飞鹤近期发布的4款“新国标”产品——升级版星飞帆经典、升级版星飞帆卓睿和新品星飞帆卓耀、星飞帆卓舒中。
由科研到产品,只是飞鹤研发闭环中的一部分,对于一些产品中的创新点,飞鹤则会通过临床喂养试验,对产品的效果进行实证。
对此,方晨解释道,“大家讲产品更适合,但到底怎么适合?我们要拿真正有科学依据的内容去说,所以飞鹤早在2010年就开展了临床研究,后面陆续又开展了多次。消费者很理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
为了验证高含量SN-2棕榈酸婴儿配方奶粉的喂养效果,飞鹤与专业机构合作,招募1000多名婴儿,开展临床喂养研究。
最终验证了高SN-2棕榈酸配方奶粉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降低有害菌的含量,并提升有益代谢物质的含量,对免疫发育、抑制病原体入侵,促进肠道健康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022年1月,飞鹤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成为国内第一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婴儿配方乳粉的临床研究文章。
如今,飞鹤4款新国标产品中,都添加了新一代专利OPO,使SN-2棕榈酸的含量达到67%,能够更好地帮助宝宝消化吸收、提升免疫力。
这些配方、专利,都是飞鹤为使其产品更接近中国母源“黄金标准”,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而做出的努力。
在飞鹤研究院的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它已经进化了上万年,而人类对它的研究才不过数百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飞鹤的追求,也是未来要为之努力的方向。面对“史上最严”“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新国标,飞鹤将持续潜心科研,坚守长期主义,为中国宝宝研制“更适合、更新鲜”的产品,提供更精准的营养。
(文中方晨为化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