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挝创业的罗兴安被几万块钱卡住了。
2020年,44岁的厨师罗兴安到老挝博乔开了一家酸辣粉店。博乔是一个经济特区,位于老挝、泰国、缅甸三国交界处,中国人多,对中餐需求量大。
没想到,2021年年底,老挝疫情大暴发,饭店生意举步维艰。他投入的30多万块本钱,包含了找亲朋好友借的款,刚刚砸下去,还没看到水花,就难以支持工资和租金了。
试着找了几家银行贷款,要么款项短时间内下不来,要么根本不受理这种人在海外的情况。难道要回国线下办理?罗兴安是福建龙岩连城人,来回机票加上隔离的成本,至少要3万块。创业以来,为了省钱,他一次都没回家看过妻儿。
罗兴安睡不着觉了。他刷着朋友圈,看到龙岩农信开通了“远程银行”服务,可以在线办理面签。第二天,罗兴安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村里联络员的电话。
经过当地农信调查员调查、了解,罗兴安得到了5万块授信额度,钱顺利到账。他赶紧给员工发工资、给店面续租,缓过了一口气。
三个月后,老挝疫情形势好转,他的小生意总算活下去了。
“当时几乎已经是山穷水尽了。我也想过把店转手,或者直接关了。但真的不甘心,那个时候一旦放弃,就是血本无归。5万块钱,真是‘救命钱’。”罗兴安说道。
福建走出了千千万万个“罗兴安”。
有句话说,凡是有海外华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
上线远程银行几个月,龙岩农信已经为最远在埃塞俄比亚、柬埔寨、英国、新加坡等地的外出乡贤办理了5000多人,涉及金额超过9亿,涵盖异地客户贷款合同、特约商户签约、征信授权、对公开户、委托授权、贷后巡检等10多种业务的面签。
这些创业者,通常在家乡信誉不错,和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有良好的关系,但是在“远程银行”出现以前,想要拿到一笔救命钱并非易事。
首先,是监管合规问题。金融资金监管有“三靠”原则:经营业务靠本地、户籍靠本地或长期经营地靠银行的用户才能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这意味着,没有落户、又没有房屋等固定资产的话,几乎不可能在外地办理贷款,必须返乡。
每年春节、国庆、中秋小长假,都是农信社网点的客流高峰期。农信各行社业务人员初步估算,仅考虑来回的交通费用,龙岩农信的“远程银行”就给客户节约了500万元。
其次,这些人在当地主要从事服务业或小规模制造业,小额贷款需求旺盛。像罗兴安这种3-5万规模的贷款,周期不可控,相关征信数据采集和调查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普惠金融创新迫在眉睫。龙岩农信积极打造了“普惠金融·福农驿站”品牌,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连接村民、政府和银行,建设“数字乡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龙岩农信与腾讯云合作推出的“远程银行”,正是“普惠金融·福农驿站”中的重要功能板块,正作为福建普惠金融改革可复制创新成果向全省推广。
“洄游”家乡的小龙虾
福建人对 “闽”字有独特的理解:关在门里只是虫,走出来才能成为龙。对于以山区为主的龙岩来说,这份理解有很现实的基础。
但数字技术正逐渐带来变化。
今年3月,央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县域要积极整合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等资源,增强网点综合化能力。
不少创业者在普惠金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反哺”家乡扶贫。
2018年,游柑茂就回到老家大溪乡,琢磨起了水产养殖生意。
在当地政府和省农办的帮助下,他考察了一个当时还非常罕见的青色澳洲龙虾品种。借助海洋大学专家和当地农业局的支持,游柑茂带动了当地的贫困户一起搞养殖。
澳洲淡水龙虾,人工成本低,一亩最低也可以养殖4000只,乘以60%到70%的成活率,扣除掉成本,可以有1.2万元的利润,且每年可以养殖两个周期。
(游柑茂培育的澳洲淡水龙虾品种)
水产养殖前期投入大,游柑茂起步时,在家乡情怀驱动下,将自己此前打工创业的钱几乎都投了进去。到2021年,一共有43户贫困户参与。游柑茂给养殖户提供统一的龙虾苗,定期跟踪查看龙虾的生长情况,实现养殖前、中、后各环节的无缝对接。
他们也很勤快,有时候为找一些优质水源,漫山遍野挖掘。
2022年初,游柑茂需要一笔300万的资金周转。他人在厦门,因疫情等多重困难没法回龙岩面签,贷款担保人也都在外地。
4月5日,龙岩农信正好启动了“远程银行”前期准备工作,帮助他完成手机号实名、联系担保人签好纸质材料等,顺利为游柑茂办理放款,解了燃眉之急。
到了5、6月份,龙岩山区因连续性强降雨导致多地道路垮塌、房屋受损、农作物被淹,经济损失严重。
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回不来。“远程银行”业务量暴涨,交易金额比前半个月增加了9000多万。农信各网点连夜紧急增加了线上客服的坐席,保证用户的业务办理不受道路阻隔的影响。
时效性,就是真金白银
为服务当地的特色产业,龙岩正在开展更多的普惠金融实践。
龙岩农信下属的龙岩上杭农商行,就是一个针对建筑业特点开设的支行。
龙岩上杭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业列入全县“两个千亿”主导产业之一,全县建筑业总产值持续16年保持龙岩市排名第一。为服务好这县域“千亿”产业,上杭农商银行于2021年4月专门成立建筑业专营服务中心(下简称“建筑支行”)。
建筑支行行长刘子龙介绍,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覆盖建筑行业上下游,甚至很多工人、工匠都是行里的客户,靠5万、10万一步一步起家。行里4个业务经理,对客户熟悉到成长经历、为人性格、家庭背景都如数家珍。
这也是龙岩农信相比于其它行的核心优势:更了解客户信息,和客户关系更近。
建筑行业金融需求的特点是金额大、需求急。比如,一个工程款总额3个亿的钢结构项目,其中有2个亿要花在购买钢材上。而钢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每一分差价都是实打实的成本。
今天看中的钢材,假设后天才能拿到放款,期间一吨涨了50块,按照2万吨的量来订,就是100万。时效性成了真金白银。
最夸张的一次,建筑支行的一个客户急需一笔资金,客户经理赶去高铁站,在客户换乘间隙完成了签合同。
“远程银行”的出现,及时解决了客户经理奔波来去的痛点,他们积极接受最新的技术培训。
截至今年5月,上杭县233家建筑企业,超过90%都在上杭农商建筑支行开户,现有存量建筑企业及建筑工程类贷款超3000笔,累计投放超28亿元,已为10万余农民工代发工资。
上杭农商已成为当地建筑业发展必需的“氧气”。
根据不完全统计,龙岩地方特色金融产品已经超过160余种,包括惠林卡、水仙贷、福股贷、乐业贷等,不同产品的贷款利息、结算方式均有各自特点。
实体企业的“活水”
福建龙岩是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实验区,也是今年刚被批复的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还获批了中央财政首批国家普惠金融改革示范区。在三个中央级的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加持下,其数字普惠和数字化转型动作极具示范意义。
龙岩市金融监督管理局介绍,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成立后,以e龙岩App为载体,搭建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并与“普惠金融·福农驿站”小程序互通,用数字技术构建了普惠金融的“水利工程”,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实体企业。
截至2022年上半年,龙岩已对接融资28000余笔,授信金额超64亿元。
“远程银行”,就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一条数字化管道。
龙岩农信“远程银行”,全面接入腾讯云AI、大数据、云计算、音视频等技术,以满足银行业在零售数字化转型、网点智慧化等场景下的需要,尤其是腾讯云实时音视频(TRTC)技术保证了弱网环境下高清、低延时的全真互联体验。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国内已有16家商业银行将客服中心更名为远程银行,另有14家商业银行客服中心计划建设远程银行。
远程银行,正在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的刚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