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半小时的交流里,许文波的两句话,令我印象极其深刻。
第一句:股票投资,实际上更多的还是选“美”。
第二句:证券市场的专业投资者,大多要学会在噪音中寻找秩序和美学。
第一句话,浓缩了许文波的对市场的基本认识。
他倾力于寻找更好的生意模式和优秀的企业,也倾心于以岁月相伴,通过更长的时间认识稀缺,与企业共成长。
第二句话,暗喻了许文波的方法论。
几度穿越牛熊、见惯刀光剑影的许文波,一直在鉴别哪些是噪音,也探索如何穿透噪音。
这种方法,熔炼于他二十余年的投研生涯。
而今,在东方基金,分管权益投资业务的许文波,所致力的,是将长期审美的标准融入投研体系的升级。他希望,让东方基金的投资成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杯咖啡的时间,许文波讲到了几次他通过贵州茅台遇到和结识的投资者的故事。
有初入市场时营业部唯一持有这个公司的个人股民,有早年学习时闽发论坛的业内高人,也有因为极其深入的细致研究,收集累积了令人折服的数据和总结出最强大有效逻辑的长期投资者。
“与这些投资者同行的十几年,让我不断去思考什么是质朴,但又核心的投资道理。”许文波说。
许文波因此强调:
A股投资,还是要基于我们的文化和时代,来找到可以穿越到未来的大的投资逻辑。
他也因此明白:
真正的投资之美,须经得起岁月的醇酿。
于是,在岁月流淌间,我们见到,许文波成长为一名长期价值投资的践行者,一以贯之。
他执着于基本面的“审美”,认为优秀的生意模式,过硬的经营成果,更有效率的产出或更稀缺的资产属性,才是价值的源泉;他执著于对自身认识的完善和更长时间的持股,细细数来,有些竟达十几年。
他也在力图,让东方基金投研团队的对于公司的审美标准,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在认知上,他们不分彼此;在实践中,他们百花齐放。
“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资产管理者,是我们的课题与使命。”许文波说。
正如旭日从东方初起,温暖而又力量。
1
怎样的价值,才是许文波眼里的“美”?
他打了个比方:
对人需维系生命而言,水是有价值的,钻石几乎没有。但如果用价格衡量,水是便宜的,而钻石是昂贵的。
所以,以价格和财富交易的市场,衡量的不止是事物的功用,还有事物的稀缺性。
而他眼里的好公司,不是短期的爆发性增长,而更看重时间的维度。
“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交互,长期价格是由长期供需决定的,如果在可预期的较长时间里,公司对于剩余价值的索取权牢固,并且产出效率能够有所保证,生产出能够满足长期增长的需求的产品,那往往就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许文波说。
但未来往往不可知。长期视角的成败,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预测眼光的胜率。而胜率的高低,折射的则是投资人的认知能力。
许文波强调重视投资者对认知的锤炼。这种锤炼类似芒格提出的格栅理论,知识体系、思考能力、学习进程都是全方位的,没有止境。
譬如,他要求公司的投研团队在做研究企业的财务指标时,要求尽量细化,而且不断丰富指标和视角。他希望研究员们可以仔细的去分拆ROE指标,也希望能够在各种人均数据中观察生意模式的优劣,找到数据里透出长期成长前景。
“我常在一些研究员讲公司深度的时候,提一个问题:假如这家公司明天退市了,我们的投资,还能剩下什么?”许文波说。
又譬如,他研究公司治理时,强调抚今追昔——每个研究员在推荐和点评这家公司的时候都要把过去的数据概括性呈现。在分析任何一家公司之前,他会要求研究员们把一家公司的过往经营成果用图表和数字总结在前,可追溯的所有历史里的收入增长情况,利润增长情况,赚取现金的能力,分红的意愿,甚至还包括给过往投资者带来的复合回报情况——许文波称其为“打开时间线”。
这样一张EXCEL图表整理下来,就能将一家企业数字化,历史的痕迹,一目了然。企业的治理、效率,也得到了客观、部分的呈现。
“在时间面前,谎言软弱无力。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维度面前,好公司、坏公司其实是一目了然的。那些少有的历经岁月冲刷而不褪色的企业,有一定概率可以应对更多艰难的经营环境,从而实现股东回报。”许文波说。
还譬如,他会要求团队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进化,在进化中,眺望未来的更多可能。
许文波执着于基本面的优质,但并不执著于赛道和行业限制。他视野涉猎广泛,消费升级、先进制造、泛科技板块等等,都在他的观察与思考范围。
“投资,需要的并不是幻想找到一堆一眼可以穿透十年的公司,需要的是在不断学习中认知,随着认知的进化,不断调整和适应。我的阶段性调仓,也都基于此。”许文波说。
2
许文波的爱好,非常广泛。
他爱看书,用他的话说,更多是一种补课。投资之外,人文、历史、天文等,他都会尽力去看,从量子物理到基因科学,带着思考去看这些书,从中总结出很多认识的结构,逐步映射于他的投资。
他也喜欢艺术,对生活中的艺术和创作,有好奇心和宽容度。空暇时,他会去看艺术展,也会去看摇滚乐现场。他发现,能够留下作品的创作者,也和真正的投资者思考的问题比较接近,更看重时间,重视结构和体系,虽然艺术形式又往往多样而繁杂。
于是,当A股的信息流呈爆炸式膨胀时,许文波会强调:要拥有一种能力,在噪音中寻找美学秩序。
这句话的含义,极富层次感。
第一层含义,说的是“朴素”。许文波指出,投资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到朴素的活法,不要因为表面的华丽,而迷失了自己。
他认为,在岁月的长河中,基于基本面的投资方法,最朴实,实事求是,但永不过时。
“其实我们翻看所有伟大或者不伟大的人的人生历程都是一样的,经历了漫长的晦暗旅程,偶然的高光时刻,最终做一个普通人,那样老去。”
“就好比,什么样的日子最长久?其实是普通人的日子,平平淡淡,有烟火气。”许文波说。
第二层含义,讲的是“抗压”。二十年的岁月冲刷里,许文波深知,在投资领域,知易行难,做到知行合一是每个人的功课。
他指出,再纯粹、再有效的投资方法,人们大多只会为结果欢呼,却不会回望成功路上的荆棘。但若无踏破荆棘的能力,成功便遥不可及。
所以,许文波认为,不要惧怕噪音,但要在噪音的重压下,寻找到穿透噪音的能力。
他有时候会常跟人讲:可以慢一点。因为,在他的心里,正确的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探寻最核心的真相。
“你要知道自己的初心,还要信仰自己的初心,让信仰支撑你的坚毅。一年年下来,对噪音的穿透力,就会成为你的投资财富。”许文波说。
第三层含义,指的是“积极”。许文波觉得,在任何时候,还是要去过一个增量人生,有所创作,留下作品。
过往二十年里,面对人生、职场,以及A股,无论在高峰,还是在低谷,许文波所孜孜以求的,都是在不断的深思中,寻觅自己经历那一部分的认识和意义。
所以,他会特别积极地去接触新事物,在思考和理解中,去找寻增量。他相信,若能找到对的方向或是出现新的事物,年轻人们就会给市场和社会带来新的驱动力。
“当投资逻辑高度自洽时,意味着,你就陷入了固步自封,把自身逻辑成立的假设环境圈定得极其有限。但事实不会如此,它是与时俱进的,不以你理想的假设而运转。所以,要不断地寻找增量,调整适应,再去推动一些改变。”许文波说。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断建设和完善多维度的投资框架,让投资更加立体。
就在近期,许文波掌舵的东方欣冉九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东方欣冉混合”)正在发行,该基金也将成为许文波践行自身投资美学的又一力作。
“市场瞬息万变,我们一直尽量避免受市场变化的干扰,自上而下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自下而上深入研究个股和公司,通过持有优质的上市公司资产,伴随其成长,以期获得回报。”许文波说。
3
潜移默化间,在许文波的影响下,东方基金投研团队的“审美”标准,如我们所见:
不过四年,变了模样!
需要指出的是:模样的变化,不是单一的,它由里及外,是整体的焕然一新。
这场变革,缘起于2018年,东方基金遍询渠道,力求找到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发展的突破口。许文波发现,需要一次蜕变,以匹配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于是,他改革了东方基金的投研部门,全面调整投研架构。
譬如,将权益投资部按大类资产分为总量周期组、科技制造组、消费医药组以及海外组,明确各小组定位,深入宏观策略、周期、大消费、科技和制造领域。
而在考核中,公平起见,东方基金会适当调整各项指标,各小组产品的对标,是同类基金或基准,而非全市场的排名。
许文波还希望,将东方基金的投研,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他鼓励开放与包容,强调对新生事物的接纳与吸收。
譬如,东方基金每周都有研究员进行深度报告,对公司所有员工开放。只要想听,所有组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都可以参加,报告结束后,所有人员一起充分讨论。
“我希望大家辩论,在碰撞中才会有火花,也会逐步树立投资信心。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怯,但现在,有时候大家会争论。”许文波笑着说。
而轮值的基金经理们,需要安排晨会、周会以及小组会,提出专题需求。
在指导研究员做研究的同时,他们还对研究员出具的深度报告进行评价,明确给出具体投资建议。
许文波希望,在东方基金,研究与投资能更好地融合,在研究辅助投资的同时,将基金经理的认知、市场感受也带给研究员。
而在此前,东方基金的股权激励计划,已经落地。如此一来,核心投研人员的薪酬待遇与其对公司所做贡献,直接关联。
“我们希望细水长流,员工与公司的纽带,实现长期化;同样,我们在投资中的长期视角,也能真正得以落实。”许文波说。
而这些变革所期望的,是在产品上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是通过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赢得基金持有人的信任。
许文波说:我们不注重短期排名,我们更注重长期收益。
因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东方基金的初心。
(来源:公众号-拾贝的微光,原标题《东方基金许文波:投资之美 须以岁月醇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