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 | 傅斯特
可以给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疫情中的表现做一个小结了,虽然疫情仍未最后完结。
这是检验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发展的重要一役。
必须承认,相比2003年的非典,正是因为它们拿出看家本领全身心投入,才让我们面对未知的威胁时变得更加从容而自信。
◆ 京东在上海疫情期间搞出“自杀式防疫”,人海战术固然悲壮,劳动密集型互联网企业的底色显露无疑。
◆ 美团、饿了么,在城市陷入静态管理期间,成为市民生活的解决方案,保证了静态管理得以贯彻。
◆ 微博,发挥自己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上的公共价值,成为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协同者。
社会责任成为互联网企业最浓墨重彩的底色。
社会责任呈现为三个圈层结构。内圈,是体现企业商业属性的经济责任;中圈,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外圈,是主动或依据社会期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因为疫情,互联网企业的外圈责任也与国家公共治理现代的期待实现了无缝地对接。
2019年底,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疫情就是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企业的一次大考。
中国互联网企业做到了。
微博—一个无法忽视的基础设施
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虽说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但从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4R流程来考量——限制(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危机应对是公共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更能集中展示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可拓展的边界。如果以这个视角来观察,微博履行社会责任几乎全程参与,而且每个环节都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疫情中,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是基于其核心经济责任来构建社会责任履行模式的。
典型如美团、饿了么,外卖小哥借助大数据配送系统,成为城市的润滑剂,顺带也丰富了新场景,验证了无人配送等新技术。
京东物流企业是这样,丁香医生、平安健康就更加是这样。
所以,它们往往会在特定时间节点大放异彩。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助力疫情应对的方式则大不相同。
比如回望这几年的抗疫时光,微博就仿佛是一个基础设施,总是能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它出现的紧要关头,仿佛它一直就在那里。
疫情中,每一个公共话题从出现到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微博往往是最敏锐的传播媒介。
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微博往往也能激起巨大的声浪。这种自发的声浪,甚至在某些时刻可以起到起死回生之效。
比如在郑州暴雨雨灾期间,微博开通#河南暴雨互助#通道,将其置顶在热搜榜最上方,并接入相关超话和话题页。
在这个话题中,受困人员或转达者将所困地址、人数、现状等系列情况发布,供外界传播或联系,很多被困者因此获救。
平台搭建后4小时内,#河南暴雨互助#的话题阅读量近50亿。它因此成了很多被困者的生命通道。
微博在郑州雨灾中的表现,正是源于在疫情中形成的反应机制。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微博通过功能引导,打通了线上与线下,政府、机构与个人之间的信息通道,加快了信息流动、反馈的速度,在疫情严重时期为疫区民众增添了信心,也成为微博用户心中不可或缺的“情感稳压阀”。
在武汉疫情之时,微博平台的便捷性使其成为了信息发布的中枢。
在微博的媒介功能设置上,发布、转发与评论分别对应权威新闻发布,信息扩散和社会关注,帮助疫情的有效信息形成了一个有序的传播结构。
针对新媒体时代信息庞杂,有效信息往往淹没于杂声之中。
微博在信息源上构筑了以卫健委为代表的官方权威信息为核心,媒体和大V作为重要信源补充的发布层级,成为传递和放大重要信息声量的扩音器和构筑公共话语体系的中流砥柱。
与依靠算法或偶然性爆发的话题不同,微博的艾特功能能够从用户的主观角度出发,及时且精准地触达需要传递信息的人群。
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时刻,也是谣言频发滋生的时期。如何辟谣,澄清事实,是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必修课。
对政策的领会、对信息的敏感把握,并且有能力通过技术、运营加以落地,并实现常态化,对于任何互联网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在辟除谣言上,微博的做法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在微博上,新闻的准确及时发布和滚动更新,压缩了虚假信息的滋生空间,驱逐了流言的生长趋势。此外,微博大V的医疗科普知识,也对信息的纠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有效信息的传导和有害信息的阻绝上,微博有着区别于其它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疫情、河南雨灾中,在保障信息畅通、合理调配资源、社会救助的体系化协作方面,为什么“最老的”微博却总能常用常新。
对于公共治理,微博似乎有一种天生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