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扬子晚报网12月13日讯 (通讯员 张海陵 记者 王国柱)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个人信息;不点击各类陌生链接,不随便透漏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经常回家陪伴老人,可以有效防范老人被骗......在12月12日召开的“电信网络诈骗”新闻发布会上,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泰州中院)的法官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支招,并给出温馨提示。
据介绍,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多发高发。相关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已有50多种,网络诈骗占比85%以上。其中网络贷款、网络刷单、网络购物、网络投资、网络交友等诈骗手法突出。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短板骗取老年人钱财,以“养老”为名的诈骗行为时有发生,“养老理财”“养老服务”等电信诈骗手段花样百出。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少数人为了蝇头小利,收卡、卖卡,主动为犯罪份子提供银行卡等“三件套”、“四件套”,客观上成为诈骗分子实施犯罪的帮凶。2022年,泰州全市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案件共192件385人,76人被判处实刑,其中帮信犯罪案件为80件,掩隐案件为95件,这两类案件占电信网络诈骗全部关联犯罪的91%。
同时,犯罪分子“三低”(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现象突出,诈骗分子广泛招募未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跑腿、看设备,以此逃避法律制裁。而在帮信犯罪与掩隐犯罪中,不少被告人铤而走险,被某些 “卡头”“卡商”所引诱,还有一些被“诱骗”作为“工具人”的老年人,直至案发都没有收到诈骗分子承诺所谓的“好处费”。
在审理过程中,泰州中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依法从严惩处;从严惩处“卡头”“卡商”特别是组织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立、出售、出租“两卡”的人员。
此外,泰州法院持续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财产处置和追赃挽损力度,2022年全年泰州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审案件涉案金额近亿元,但在审理中能够挽回的损失仅占一成左右。下一步泰州中院将继续联合公安、检察,全流程、各部门协同工作,全面查明涉案财物来源、去向、用途和流转情况,及时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产,确保应追尽追,应退尽退,应赔尽赔。
防范被骗,法官建议,市民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多了解新骗术,提高防骗能力;不要将现金转入陌生账户,不出租、出卖个人的“两卡”信息,避免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另外,子女们经常回家陪伴老人,能够有效降低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