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离天空很近,离人群很远;他们上班的最后几十米,是“攀岩”;他们高空作业,活动空间小,经常加班……在城市的大地上行走,你是否曾注意过建筑工地上方一直在工作的塔式起重机?他们如何建造城市?是谁让它不停地搬运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答案是塔吊司机。塔吊司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扬子晚报与快手联合推出的“敬你——快手行业图鉴”第二期,带大家走进塔吊司机的世界。
在驾驶室“腾云驾雾”
塔吊司机上班先攀岩
戴上防滑手套,手脚并用开始攀爬塔吊,从安全帽的摄像头拍摄的角度看,百米高空的风景配合爬梯子时的晃动,让人看得触目惊心……“往前、往下,好好好!”伴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指挥,司机们将建筑物料准确地放到合适的位置……饭来了,用塔吊吊上来!这是快手上塔吊司机们拍下的工作日常。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他们用短视频中记录了攀爬、工作、检查塔臂等场景,让普通网友通过这些画面,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场景。
秀秀在驾驶室
快手短视频里的“塔吊司机•秀秀”名叫吴洪秀,1996年出生的她已有7年工作经验,一直在徐州开塔吊。“在高空工作一定很有意思。”怀着对塔吊司机职业的憧憬,2014年,她学了十几天后就敢自己开了。“当时塔吊女司机不多,大家凭技术说话。”秀秀说,自己每天五点多起床去工地,每天工作11个小时,工作空间比较小,2平米左右。“上班时要先进入半建成的楼梯,乘坐升降机到一个平台,然后再自行攀爬到驾驶室。”秀秀经常带饭到高空中,后用小锅做饭,中午不用爬下驾驶室。
蒋槑槑
快手达人蒋槑槑是1999年出生的,名叫蒋芳芳,在江浙沪一带工作,开塔吊两年多时间。“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恐高。”蒋芳芳告诉记者,自己最高爬过120米的高空,有时感觉自己在“腾云驾雾”,“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一般都会爬下去吃饭,顺便活动活动身体。”蒋芳芳告诉记者,爬上爬下时要全神贯注,有一次手打滑了,把自己吓得够呛,但这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每天上班前去塔吊的大臂那里检查钢丝绳是否有磨损松动的迹象。
“动臂塔吊”涂点点是1992年出生的,他的公司在南京,但工作地点遍布全国各地。“之前做过五六年塔吊司机,冬天有冰时,爬上去很吃力。”他告诉记者,塔吊司机们颈椎、腰椎疼等,是常见的职业病。“上厕所不方便,一般会少喝水,放个小筒在驾驶室。”他告诉记者,天气不好时不上班。“风大雨大都不行,太危险。”
快手让他们“远离孤独”
网友通过镜头对他们表达关心
塔吊司机们的收入怎么样?秀秀每月工资7000元,蒋芳芳和涂点点工资也差不多。在薪酬反馈平台看准网上,塔吊司机的月薪大部分集中在五千至七千元。
在塔吊上工作,会“高处不胜寒”吗?蒋芳芳告诉记者,会感到孤独,仿佛脱离了社会,与世隔绝。但是她说,幸好自己在快手上有一群朋友,大家会给自己鼓励和安慰,自己也通过短视频等,了解了外面的广阔世界。目前她的快手粉丝已超过50万。
用视频记录高空工作日常,会不会有危险?蒋芳芳告诉记者,在快手上分享工作时,视频是通过安全帽上的摄像头拍摄,从短视频作品看,在“攀岩”视角下的拍摄,比亲自上阵更惊险刺激。
塔吊司机有时需要在低至-20℃、高至40℃的气温中工作。秀秀告诉记者,以前塔吊驾驶室很简陋,生活艰苦,但现在大部分塔吊驾驶室都配备空调。“我很喜欢我的工作,徐州贾汪有一个工厂厂房是我建造的,每次从那经过都很自豪。”
涂点点现在转型做铁架安装等工作了,虽然更累更苦,但是工资更高,不用工作时坐一整天了。“工地上感觉男生比较多,但刷短视频时,经常看到女司机们。”来自快手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快手塔吊创作者中,男性占比超过八成,90后和00后的占比约6成。塔吊创作者的粉丝群体大多是80后、90后,占比总和超5成;值得一提的是,女粉丝占比约4成。
2016年以来,快手平台的塔吊视频数量迅速增长。塔吊司机们通过快手,找到了一种对抗孤独的方式,无数观众在短视频上看到了这份平常很难“知觉”和“看见”的工作。在快手平台分享工地日常的塔吊司机,成为了城市高空风景的一部分。他们与其他建设者们一起,将城市建设地更美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冲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