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棉及制品上游行业主要为废玻璃、硼砂、长石和白云石等矿石原料,纯碱、无甲醛树脂等化工原料以及能源。下游应用十分广泛,最终产品棉、毡、板(包括VIP 真空绝热板)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家装、商业设施、公共建筑以及工业建筑、超市建筑、仓库建筑等的保温、防火和装修,还可应用于各热工、制冷领域技术市场的保温和保冷,包括节能家电、车辆制造、工业保温、冷链运输、航空航天、军工核电、海洋船舶、轨道交通、电池制造等。
国内现已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土知名企业,如瀚江新材、华美节能、再升科技、大圆节能、神州保温、北京金隅等品牌企业正引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从产品结构上看,国内玻璃棉基础新材的产业结构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中低档玻璃棉产能供过于求。而与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和国防军工等紧密联系的以微纤维、无甲醛、耐高温等为代表的高端和特殊用途产品短缺,难以满足国内下游各市场领域的需求,仍有较大数量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产业升级有待加强。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玻璃棉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资料图】
玻璃棉属于玻璃纤维中的一个类别,是一种细、短、絮状人造无机纤维,具有良好的吸音、绝热、吸声等性能。按照其生产方法,可以分为火焰棉和离心棉,根据纤维直径大小,玻璃棉可分为短纤维玻璃棉和微纤维玻璃棉,平均纤维直径不大于4.5μm的玻璃棉为微纤维玻璃棉。
我国自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玻璃棉,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大规模生产,但受制于工艺水平,我国玻璃棉生产能耗较大,生产成本高,玻璃棉制品种类单一,因此应用推广较少。上世纪80年代,上海平板玻璃厂与原北京玻璃钢制品厂从日本日东纺株式会社、法国圣戈班集团引进了离心法工艺生产技术和成套设备。我国国内离心玻璃保温棉在1993年到2003年十年中市场销售形势很好,每吨产品利润额达65%以上,所以离心法玻璃棉生产线建设在1987年—2006年20年间快速发展,到2006年年生产量20万吨左右。
自2002年以来,全国新建和扩建生产线增长过快,玻璃棉生产企业由十几家增长至近五十家,玻璃棉产能的增速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速,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目前市场上低端产品供过于求,而高端产品依赖外资企业的状况。我国于2014年制定了玻璃棉产品的行业标准,此标准的出台,有助于遏制玻璃棉行业以次充好的乱象。
2023年中国玻璃棉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近年来,玻璃棉及制品的应用探索不断推进,无甲醛玻璃棉、耐高温玻璃棉、无树脂玻璃棉等不断创新,针对下游具体消费领域所开发的新品类不断丰富,产品的应用范围显著拓宽。以市场潜力较大的建筑装饰、家电冷链和当前应用较广的热工技术保温市场为例:
建筑装饰——玻璃棉在我国建筑上的应用开发,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发达国家玻璃棉在其建筑上的用量已占其总量的80%。近几年我国已经陆续编制完成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建筑空调通风、机房、围护墙体等应用玻璃棉保温和吸声方面制订了设计规范。假设玻璃棉制品在城市建筑中作围护墙体保温绝热这一项工程上开发应用普及率达10%,其需求量即达到90万吨,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家电冷链——现阶段绝大部分家电产品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还是聚氨酯泡沫等常规材料,即使在高端节能冰箱冷柜中,VIP板的应用率仍然较低。根据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数据:目前VIP板在全球冰箱冷柜市场的渗透率约10%,日本渗透率最高为70%,我国市场的应用比例仅约3%。
热工工业——现阶段我国化工企业热力管网大多主体保温材料仍为水泥珍珠岩、蛭石等低级保温材料,保温效果普遍较差。如果对全国化工企业80%的管网进行保温技术改造,则保温材料一次投入量为13.44万吨。按玻璃棉占比25%计,玻璃棉制品的需量为3.36万吨(使用寿命5年)。同时,华北石油、北京石化总公司、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每年有数万公里管道、大量储罐、泵站需保温,保守估计年需玻璃棉制品1万吨以上,炼油、化肥、热电等工业管路及设备年需玻璃棉制品也在0.5万吨以上。
欲了解更多市场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玻璃棉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