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和开发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重要举措。为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溆浦县人民政府于2018年出台了《溆浦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方案》,明确了社会资本投资的模式。自2018年以来,共引进了8家社会投资公司投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共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共41个,上报省厅确认指标12200亩,目前已交易指标3567亩,交易总额达4.5亿元,创造了大量的财政收益,同时也为社会资本方补偿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溆浦县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就业空间扩大,农村经济社会效益得到改善。
如果你想了解土地开发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土地开发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土地开发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土地开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国资国企坚持贯彻“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聚焦广州重大产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盘活存量土地、优化规划条件、聚集优势产业资源、培育科创新兴产业,把国企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承载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支撑广州国资经济增长和产业布局优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充分展现了广州市属国资国企责任担当和领头羊作用。
多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供应与成交规模较上一年均有明显下降,均创下近十年同期最低水平;同时各能级城市土地市场热度持续分化,各能级城市中,二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占比创下近五年最低水平。
集中供地市场方面也出现类似现象,集中供地批次增加的同时,供求规模、土地出让金以及溢价成交地块占比等数据同比上一年下降明显,多地未完成全年供地计划,各城市间市场热度也持续分化。
广州市国资委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对当地产业发展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等进行科学规划,积极探索盘活存量土地的方式打造大湾区国资现代产业园区,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加强联动,以“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兼顾、国企土地整体效益最优、加快提升利用速度”为原则,研究提出广州市属国企土地整备建议措施,有效缓解国企利用存量土地开发建设园区中面临产业用地成本高、运营难平衡等制约因素。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300城共推出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7.6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6.29%;成交规划建筑面积6.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1.09%,全年供应与成交规模均处近十年同期最低水平。
除供求规模外,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溢价率等数据也出现明显收窄。得益于土地供应质量提升,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则出现小幅上涨。
2022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价率为3.12%,较上一年下降7.8个百分点;住宅用地出让金为33730.34亿元,同比下降31.03%;成交楼面均价则为544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0.08%。
自然资源部发布了重点城市供地两集中政策。2022年上半年,在试点集中供地的22城中,土地总成交金额超过万亿元。同样是杭州以1178亿元总成交金额居于首位,北京、南京、广州、武汉、上海、重庆土地总成交金额均超500亿元。2022上半年,50家典型房企拿地面积TOP10城市中,重庆累计拿地面积位列第一,杭州和长沙占据第2、3名。温州、佛山作为非集中供地城市入榜,分别位列第5、10名,其中佛山为TOP10城市中唯一三四线城市。
根据国信房地产信息网数据统计可知:2022年6月全国土地出让面积为28976.71万㎡,同比下降4.36%,环比增长12.85%;2022年6月全国土地成交面积为19789.74万㎡,其中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为3037.43万㎡,工业仓储用地成交面积为14304.79万㎡,商服办公用地成交面积为1376.38万㎡,全部用地成交价款3508.05亿元,成交价款同比下降41.95%,成交价款环比增长38.74%;2022年1-6月全国土地累计出让面积134469.22万㎡,土地成交面积为104321.63万㎡,未成交面积为20833.4万㎡;2015-2021年全国全部用地土地成交面积2020年达到最高值,此后有所下降,2021年未成交面积为62463.05万㎡。
截至目前,广州市首批19宗整备地块已初见成效,盘活方式包括连片开发、自主改造、政府收储等类型。无线电集团二棉厂项目、广州港东洛围码头项目等自主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广州交通神山货运站已改造成服务广州市和珠三角的冷链产业园。研究零散低效存量土地最优盘活方式,推动广州工控首个实现广州市属国企多宗土地统筹利用新模式,将分散于市区各处边角地、临江地等难以开发利用存量土地交政府收储,权益转移至开发地块,减轻开发地块现金支付压力。
去年,全国土地开发行业投资72179亿元,同比增长15.0%;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8.2%。其中,住宅投资54244亿元,增长17.0%。从我国各大分区来看,1至6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8544亿元,同比增长13.6%;中部地区投资15053亿元,增长22.7%;西部地区投资15981亿元,增长12.2%;东北地区投资2601亿元,增长11.8%。
从长期来看,土地市场与人口数量变化息息相关,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土地市场仍然能够维持一定热度,而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土地财政或将难以为继。总体而言,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瓶颈,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于住房需求均产生负面影响,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整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将是必然。
土地开发行业前景分析
中国之所以能利用土地制度及其变革推动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农地制度安排及其变革所起的基础性、稳定性作用是一切得以发生的前提。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以农为本的国家,土地制度的第一功能就是稳粮和安民。农地改革的绩效恰恰解除了这一隐忧,不仅使农地制度朝着明晰产权的方向完善,也是农地非农用进程得以展开。
土地制度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安排。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全局改革的关键而敏感的领域。独特的土地制度安排与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结构变革的发动机,同时,中国在利用土地创造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中国奇迹”的同时,也形成独特的以地谋发展模式,造成国民经济运行、财富增长与分配对土地的过度依赖,障碍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
由于土地权力由市县政府把控,土地成为地方政府拉高增长、推动投资的主要工具。中国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产业园区既又是为促进产业发展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保障了经济的高增长。过去40年间,土地事实上承担着双重功能,一方面对农民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睁眼闭眼管土地,保障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宽供应促增长。通过区域性放地保增长,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土地供应指标主要集中于沿海土地需求量大的区域,保证了这些区域经济增长对土地的需求,新世纪以来又通过加大土地供应推动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在年度计划指标控制下,地方将越来越稀缺的土地指标大部分用于省会城市和主要地级城市及开发区的发展用地需求。
土地开发研究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并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行业供需现状,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分析,市场集中度等现实指标,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对行业进行严谨分析,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已经为众多企业带来了最专业的研究和最有价值的咨询服务过程。
想要了解更多土地开发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土地开发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