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可燃冰、风能和波浪能等能源资源,并且拥有地球上绝大部分锰、钴、铜、镍等超高品位、极具战略意义的金属矿物,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储量之大,远远超过陆地。除此之外,海洋中的食物资源构成全球粮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产品是全球超过30亿人的重要蛋白质来源。中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丰富的空间、能源、矿产、食物等资源和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资料图)
2023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7万亿元
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上半年,全国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表示,整体来看,上半年,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加快推进,海洋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向好。
崔晓健介绍,上半年,海洋传统产业稳中有升。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6%。全国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7.2%。三大造船指标新承接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38.1%、25.5%、30.7%。
海洋新兴产业增势较好。上半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5%、22.7%。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交付海工订单金额是去年同期的2.2倍。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分析:
5G智慧海洋将5G技术扩展到海洋领域,不仅推动了行业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为信息消费带来新赛道和新模式,同时也带动海洋设施装备和相关解决方案的提质升级。
海洋工程装备是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的综合性和战略性装备,在海洋开发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工装备通常可分为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海洋浮体结构物三大类。其中应用于海上油气开发的工程装备是当前海工装备的主体板块。海洋资源开发具有技术难度高、作业流程复杂的特征;与之对应,海工装备板块细分品类众多、且根据水深不同、作业类型不同均有详细划分。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前景研究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我国加大了海洋开发装备的投入,紧紧围绕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攻关,“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982”“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斗一号”“奋斗者号”深潜器、“东方红3号”科学考察船、“鲲龙500”海底集矿车、“天鲲号”自航绞吸船、“铁建风电01”重型风电安装船等“大国利器”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深海、远海作业从零起步到跟跑、并跑,甚至在某些方面领跑的跨越式发展,诸多主力装备实现批量化建造,逐渐在全球海洋探测与开发方面具有竞争力和话语权。
当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的发展呈现着良好的势头,深海开发能力初步形成,已经具备全链条海上作业能力,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与发达海洋国家在装备技术上的差距。
我们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海洋工程装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厂商须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国将着力提升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持续发力。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中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到2027年中国海工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824亿元。
我们对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进行了长期追踪,结合我们对海洋工程装备相关企业的调查研究,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赢利水平与企业发展、投资策略与风险预警、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分析了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前景与风险。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