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铁行业市场到底多大?智能导航、刷脸进站、自动测温、数字阅读、数字艺术馆……如今,科技范十足的“智慧地铁”给人们出行带来好体验。得益于数字技术运用,地铁不仅是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更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丰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地铁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大批流动人群,各城市地铁各显神通,推出形式多样的智能化系统,为防疫作出积极贡献。例如,深圳地铁安检具备“一键上报”功能,能将体温异常等特殊情况以最快速度提供给地铁指挥中心,为联防联控、精准施策提供“靶向”。福州地铁引进的智能人体测温声光摄像机,能捕捉每一名乘客的体温并进行标记,在避免近距离接触的同时,提升乘客进站效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智慧地铁’日新月异的发展,地铁核心功能及相关外延功能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作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地铁的智能化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另一方面,人流量巨大的地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能提供生活休闲、文旅消费、广告社交等更多新应用场景,在推动文化传播、促进商业生态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智慧地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智慧地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我国城市地铁40年来里程增长195倍 ,目前里程总量已占全球35.26%,且增长仍然在继续。不断延伸的线路和增加的客流为行业带来持续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轨交运营、车辆维修保养等工作带来了难以疏解的繁重压力,轨交智慧化是必然化趋势。
地铁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最基本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由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地铁发展形态就是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智慧地铁本质内涵可理解为使地铁具备人的决策、学习、创新和交互能力的新型地铁位移服务系统,其核心是通过借助新一代的思想、理念和技术, 在充分信息获取的数据驱动下,重塑地铁系统中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从地铁系统中解放出来,实现从“人适应地铁”到“地铁适应人”,“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被动服务”向“智能服务”的转变。
我国城市地铁40年来里程增长195倍 ,目前里程总量已占全球35.26%,且增长仍然在继续。不断延伸的线路和增加的客流为行业带来持续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轨交运营、车辆维修保养等工作带来了难以疏解的繁重压力,轨交智慧化是必然化趋势。地铁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最基本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由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地铁发展形态就是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智慧地铁本质内涵可理解为使地铁具备人的决策、学习、创新和交互能力的新型地铁位移服务系统,其核心是通过借助新一代的思想、理念和技术, 在充分信息获取的数据驱动下,重塑地铁系统中人、列车、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从地铁系统中解放出来,实现从“人适应地铁”到“地铁适应人”,“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被动服务”向“智能服务”的转变。
“智慧地铁”还有满满的文艺范。例如,长沙地铁溁湾镇站建起一座数字艺术馆,这是全国首座地铁数字艺术馆。在2000平方米的地铁站换乘空间里,6个大型立体LED艺术装置林立,原本的地铁通勤空间变身充满科技感的艺术空间,成为展现长沙人文风情的艺术长廊。此外,广州地铁三号线“悦读地铁·码上阅世界”数字悦读专列开通运行期间,市民可以扫码开通、绑定广州图书馆读者证,免费阅读《时间简史》《追风筝的人》等18本经典电子书,在乘坐地铁时开启数字阅读之旅。
“随着‘智慧地铁’日新月异的发展,地铁核心功能及相关外延功能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作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地铁的智能化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另一方面,人流量巨大的地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能提供生活休闲、文旅消费、广告社交等更多新应用场景,在推动文化传播、促进商业生态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地铁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大批流动人群,各城市地铁各显神通,推出形式多样的智能化系统,为防疫作出积极贡献。例如,深圳地铁安检具备“一键上报”功能,能将体温异常等特殊情况以最快速度提供给地铁指挥中心,为联防联控、精准施策提供“靶向”。福州地铁引进的智能人体测温声光摄像机,能捕捉每一名乘客的体温并进行标记,在避免近距离接触的同时,提升乘客进站效率。
中国智慧地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面对“智慧地铁”面临的发展新机遇,中国多地积极开展相关探索。北京地铁联合业内专家学者,发布《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2020版)》,明确到2035年,实现首都地铁全方位智慧化,建成适应首都超大城市现代化的智慧化骨干交通系统。武汉地铁与中国移动、华为公司联合成立5G智慧城轨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推进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在武汉轨道交通上的应用和实践,助力武汉“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地铁14号线和18号线依托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实现5G网络全覆盖,方便乘客轻松便捷地享受地铁“智慧生活”。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地铁里程共7253.73公里,同比增长15.47%。其中上海以800.89公里的运营里程排在全国第一;运营里程二、三名分别为北京(761.79公里)和广州(589.4公里)。2021年,中国内地共有50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市域快轨、跨座式单轨、有轨电车、导轨式胶轮系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轻轨、磁浮交通),运营里程9192.62公里。其中地铁占比78.9%。
“智慧地铁”改造和建设工程未来有三大趋势:一是高技术性。地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可以作为一些新技术的试点场所。例如,一些地区将地铁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支付场景。二是安全性。智慧出行,保障乘客安全始终是重要前提。三是人性化。地铁的智能化及数字化发展,应与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紧密结合,始终服务于国计民生。
交通运输部日前印发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5年实现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等6大目标。数字化是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要素。地铁是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智慧地铁”,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助力。
数字化是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要素。地铁是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智慧地铁”,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助力。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智慧地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