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2022年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了1类创新药16款,包括国产12款,进口4款。虽然与2021年相比,批准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其中一些潜在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产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随着新版《药品注册管理法》的实行,国内新药研发的审批流程正朝着更加规范化、高效率的方向飞速发展。对标美国较为完善的监管环境和审批环节,新版法规及近两年一系列新规章制度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国内新药上市过程中的监管制度,如特殊审批制度、临床试验申请默许规定等。
【资料图】
政策支持铸就高质量发展顶层战略,产业升级寻找真创新:以2021年7月《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知道原则》颁布为标志,创新药行业正式寻求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创新药企要求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全球化以及新科技的新一代特征。
创新药概念
创新药一般指创新药物,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 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收益。
创新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
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中,共343种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包括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等198种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与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等145种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对比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中的344种药品,减少了1种西药——甲硝维参阴道膨胀栓
全球药企前20强中的18家和医疗器械前20强中的17家都已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随着中国医药产业自身的成长,外资企业在华的发展策略已经发生改变,想要继续抓住中国这个全球生物医药最具发展机遇的市场,而引领区时空下的浦东更具吸引力。
由于美国创新药的研发领先于全球,其创新药数量更多,公司数量也越多。2021年,全球创新药公司主要分布在美国,占比高达46%,中国仅占比9%。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分析:
2022年是我国创新药出海大考之年,多款国产创新药迎来FDA审批意见,国产创新药的出海逻辑迎来验证,从预期转变为实际落地。
目前,我国中药创新药企业主要有山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方盛制药等等。其中康缘药业在2022年获批上市的7个中药创新药中,占据了2个,研发费用在2021年达到4.99亿元,较2020年同比上升31.32%;而以岭药业已有10个专利中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在中药创新药研发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研发费用在2021年增长至7.92亿元,同比上升21.10%。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药创新药获批数量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到2021年,中药创新药的获批数量达到12个,较2020年增加9个,远超2017-2020年总和。从细分领域来看,在2021年获批的中药创新药种,治疗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病的药物占比最大,为20%,其次是治疗循环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占比均达到15%。2022年中药创新药获批数量达到7个,较2021年有所下降。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源头,成为全球制药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最近几年,业内开始对于国内支付端的前景有了争议。以前创新药企业用产品做融资,往往会强调进医保的可能性,适当地做成一个亮点;而现在的企业对此讳莫如深,因为知道其中的市场风险有多大。有投资人表示,其实很多药企越来越想远离医保系统。
2022年趋缓的集采政策和医保谈判,表明国家医保局也正在像市场学习定价策略。同时,这些年支付方式也更趋向多样化,由当地政府牵头,保险公司承保的商业医疗险惠民保2021年底,已经在27个省份推出了200余款产品,参保总人次达1.4亿,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40亿元。
这些迹象也许都在表明:未来中国的创新药支付端,会产生一定的分支路线,而这也许也会让创新药的企业和产品们开始分流。不同企业可以具有更强的战略伸缩力。me-too新药医保买单,FIC新药市场买单;但至少支付端不会是一道密不透风的高墙,成为所有创新药企业发展的对立面。
报告根据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创新药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创新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想要了解更多创新药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