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光伏产业进入超级成长期,行业景气程度倍增。然而再宽敞的赛道也容不下短时间超大车流的涌入,不管成长故事多么精彩,行业都逃不过周期规律,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局面随时可能发生。
去年以来,与产能扩张一路随行的是光伏企业股价一路下行,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阴云一直笼罩在行业上空。对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我们有过切肤之痛。2008年至2012年期间,光伏产业一度高歌猛进,全国有300多个城市上马光伏项目。光伏企业争相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此后几年时间内,超过300家光伏企业倒闭,整个行业一片狼藉,一些地方投资也打了水漂。
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展开积极应对。有的企业选择通过打通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上下游环节,优化自身产能布局和配比,提高一体化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有的企业推动业务多元化布局,在氢能、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拓展新空间。还有的企业加大海外设厂力度,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
(资料图)
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调研分析 多家光伏巨头陷入“囚徒困境”
今年以来,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39.650, -0.15, -0.38%)股价已跌逾四成,总市值跌至千亿元下方,而刚出现止跌,又迎来巨量解禁。天合光能本周解禁超310亿元,解禁8.451亿股(实际值),占总股本比例38.88%,除去因股权质押、高管禁售等原因无法出售的部分,实际可以在市场出售为5.814亿股,占总股本比例26.75%。
光伏概念股似乎失去了之前被资本市场狂热追捧的光环,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态势。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光伏板块54家上市公司当中,有43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近八成。天合光能的成绩单也不错。2023年一季报显示,天合光能主营收入213.19亿元,同比上升39.59%,归母净利润17.68亿元,同比上升225.43%;扣非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上升252.36%;负债率70.96%,投资收益9.74亿元,财务费用1.62亿元,毛利率17.95%.
虽然业绩不错,但今年以来光伏概念股跌跌不休。比如,迈为股份(139.050, -2.55, -1.80%)最大跌幅50.65%,锦浪科技(95.000, -2.45, -2.51%)最大跌幅49.6%,福斯特(29.820, -0.36, -1.19%)最大跌幅47.8%,固德威(148.590, -1.89, -1.26%)最大跌幅46.8%,隆基绿能(27.320, -0.43, -1.55%)最大跌幅44.2%。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近段时间,光伏龙头企业再度拉开扩产的“闸门”。短短半个月,先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宣布加大光伏一体化产能建设力度,后有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斥资超百亿元扩产。数据显示,过去18年国内光伏企业建设了380吉瓦左右的全产业链项目,而最近18个月,行业又新建了超过380吉瓦的全产业链项目。光伏扩产潮引发了人们对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从光伏行业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由于光伏技术和产品迭代迅速,光伏行业的建成和规划在建产能,长期处于远超市场需求的过剩状态,但先进产能则常常显得不足。其间,每一次产业调整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市场洗礼,正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一轮又一轮行业洗牌倒逼企业不断创新、技术进步,最终使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疑有利于锻造更优质的企业和产业。
从政策端来看,2022年以来,国内多部门都持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政策利好之下,国内光伏装机量仍然维持在高水平增长。国外政策层面,2022年出现超预期事件,俄乌冲突给欧洲带来的石油、天然气的能源危机,使得海外众多国家重视能源安全,并纷纷出台政策以鼓励新能源装机,包括欧洲新的能源计划,美国对东南亚进口组件实施两年反规避调查豁免等,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海外光伏装机量的增长。
在光伏产业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呈现区域化、集群化,临近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互补和经济合作,产业竞争力实现了整体提高。随着国家政策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产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幅度增长趋势。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我国光伏行业的供需状况、光伏发展现状、光伏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光伏行业的发展建议、光伏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光伏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