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主播是虚拟数字人下的重要分支,被定义为通过全身动态捕捉技术,以虚拟形象从事网络媒体或者直播事业的新型互联网传播主体。虚拟主播主要分为媒体型虚拟主播、娱乐型虚拟主播和电商型虚拟主播。虚拟主播作为技术集合体,在Al能力的迭代下,先后经历了虚拟主持人、虚拟主播、Al合成主播三个阶段。虚拟主播及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中,技术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2020年至今,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密集出台关于元宇宙及网络直播行业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文件,显示出政府管理部门对网络直播行业的密切关注以及加强监管、引导行业走上正规的坚定态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相关政策文件中包含部分限制性管理条例,但实施意图更多是为行业发展标明底线红线,目的是引导行业持续规范化和良性健康发展。
(资料图片)
中国虚拟主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后受疫情影响增加速度减慢,到2021年增长速度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2年新增注册数达到948家。Al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吸引更多行业参与者进入虚拟主播市场,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向好。2022年新增注册数达到948家。中国虚拟主播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占23.6%,华南地区占47.5%。其中广东省企业数量最多,为640家,其次为海南省(598)。
虚拟主播作为技术集合体,在Al能力的迭代下,先后经历了虚拟主持人、虚拟主播、Al合成主播三个阶段。虚拟主播及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中,技术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利润空间显现,AI驱动型主播更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因此对AI驱动型虚拟人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研发是未来的方向,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虚拟主播行业收获了大量资本关注,行业在软硬件以及内容产出方面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同时,依托已经相对完备的直播市场,虚拟主播生态快速走向成熟。考虑到行业渗透还未见顶,以及可能出现的VR/AR硬件端普及,预计中国虚拟主播市场在未来2年内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垂直领域主播+电商平台的模式将释放商业变现的潜力,刺激消费转化。关注虚拟主播的粉丝大多处于某种小众爱好自发聚集,带有鲜明的社群属性,其分众化的倾向与垂直领域电商的盈利逻辑不谋而合,潜在转化率很高。随着直播技术使用门槛和成本的降低,虚拟主播的用户逐渐从B端向C端下移,受众客群将进一步扩大。随着虚拟主播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直播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虚拟主播企业越来越得到资本的青睐,许多企业为了在虚拟主播相关领域布局,进行了大量投资,如北京鲜衣怒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融资近千万人民币。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全球与中国虚拟主播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虚拟主播是指由真人主播通过动捕设备等方式来驱动的虚拟形象,用在互联网上进行直播和娱乐活动。近年来,虚拟主播在中国的直播行业中迅速崛起,其受众群体逐渐扩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目前,虚拟人直播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吸引了不同圈层的观众。除了传统的游戏、聊天、舞蹈等直播形式外,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也正在尝试其他领域的直播,如美食、音乐、绘画、教育等。虚拟主播可以通过自定义的虚拟形象与人设来契合直播内容,并且更容易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增加观众的粘性。但直播形式变得丰富,同时也意味着对虚拟主播的互动能力要求的提高,需要有更灵活稳定的动捕设备来实现对虚拟形象全身动作、表情的实时驱动,从而实现高度自由且灵活的互动效果。
虚拟主播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环节为技术提供方,专攻虚拟人及虚拟主播底层技术,涉及高精度建模采样的技术开发、实时动画渲染引擎的迭代、人工智能算力的升级开发、大数据训练等领域。中游环节为平台方负责虚拟主播场景的运营维护和IP孵化设计等业务,参与者包括各类IP企划工作室、机构以及B站、斗鱼、抖音等直播平台。产业链下游的运营方是虚拟主播内容的呈现方和创作者,业务主要围绕虚拟形象IP的运营和内容产出推送来展开。
随着主播服务型功能的凸显和流量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直播内容日趋专业化、个性化并强调交互性,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全数字化虚拟主播或许会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利润空间显现,AI驱动型主播更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因此对AI驱动型虚拟人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研发是未来的方向,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市面上的消费级动捕设备并不多,由广州虚拟动力打造的全功能惯性动捕设备VDSuit Full是其中之一。采用了27个惯性传感器来实现对用户全身多个关键节点的动作捕捉,对虚拟形象实现了包括手指在内的全身驱动,从而能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交互场景。相较于市面上数十万的光学动捕设备,全功能惯性动捕设备VDSuit Full的价格不到两万,作为消费级产品可以满足个人丰富的虚拟直播需求。
想要了解更多虚拟主播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全球与中国虚拟主播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