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欧佩克成员国意外宣布大幅减产影响,4月4日收盘,国际油价继续小幅上涨。一边是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涨,另一边,海外油气巨头正在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市场。无论是近期沙特阿美在中国一系列大手笔的投资,还是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国际石化巨头在中国投资的项目取得进展,无不显示出,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石油化工巨头们青睐的战略要地。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链投资战略与市场需求
(资料图片)
作为石油产业的下游市场,中国的化工市场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良好的基础,在欧美原油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中国市场逐步恢复的需求被寄予厚望。而国际巨头们加大投资中国市场,也有利于中国化工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目前A股石化板块整体估值偏低,国际巨头们的集中行动,有望进一步提振板块业绩。
近期,国际原油巨头沙特阿美在中国动作频频。
3月29日,沙特阿美在中国设立的合资公司——华锦阿美石化有限公司炼油石化综合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此前的3月26日,沙特阿美与北方工业集团、盘锦鑫诚实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了合资公司华锦阿美石化有限公司,选址辽宁省盘锦市,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30%、51%和19%。
根据介绍,该合资公司包括一座日加工能力为30万桶的炼油厂和一座年产165万吨乙烯和200万吨对二甲苯的化工厂。该项目预计在2026年投入全面运营,沙特阿美将为其供应最多21万桶/日的原油。
沙特阿美宣布签署最终协议,拟以246亿元人民币(约折合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荣盛石化10%的股权。沙特阿美将通过一项长期销售协议,向荣盛石化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浙石化)供应48万桶/日的阿拉伯原油。双方计划在贸易、精炼、化学品生产、原油储存和技术许可方面进行合作。
据了解,荣盛石化持有浙石化51%的股权,同时浙石化管理经营着中国国内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原油日加工能力为80万桶,乙烯年产量为420万吨。而通过与中国的两次深入合作,沙特阿美有望将原油供应提高到69万桶/日,为具有高化工转化率的炼化一体化装置提供原料。
利用炼油厂提供的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各种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以及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化肥等。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能源需求增加与常规化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依靠数字化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石化产业转型的关键。然而,新技术新应用在促进工业数据深度开发利用的同时,也面临着新风险、新挑战,工业数据安全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复杂。针对数据资产梳理难、安全事件闭环难等网络与数据安全管理中的痛点问题,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力量,全面布局工业互联网大平台,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了全产业链内部与外部的数字化协同,其创新研发的化工数据安全防护方案入选了国家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典型案例。
为确保企业生产运行稳定性不断提升,“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工业APP达30个以上、工业微服务54个,拥有自主设计的9项通用算法和8种工业模型,月均调用次数10万以上,并兼容11类工业通信协议,借助6万多个采集点,接入各工厂4万多台工业设备,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产业不断壮大,烦恼也随之而来。温智惠介绍,“由于企业数据涉及的部门人员复杂、业务系统繁复,加之企业数据的体量大、节点多,以及敏感数据和各行业地区分类分级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造成了数据资产梳理中数据识别难、定位难、扫描难、分级难等问题点。”
温智惠举例,特别是办公文档类的数据梳理,这些数据分布在企业的各部门,而每个部门对于此类数据的重要程度定义都不同,且数据来自不同渠道,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定义。此外,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是开展数据安全治理的基础,也是促进数据充分利用、有序流动和安全共享的重要前提。对企业而言,由于数字化进程中信息安全仍处于建设阶段,数据还面临着分级难等问题,在数据的产生、存储、传输、处理、销毁等过程中易出现泄密的风险。因此,急需对数据资产的访问统一收口,收缩数据资产的暴露面,并进行账号统一管理,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统一分析,实现联防联控,处置运营。
去年,盛虹石化以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为契机,明确了数据安全体系建设要求标准,围绕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数据安全运行三个方面,全面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温智惠介绍,目前盛虹石化已开展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处理、销毁全流程的安全技术支撑。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数据安全运营机制,开展数据安全运行保障。
欧佩克成员国宣布减产石油
4月2日,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联盟欧佩克突然宣布,在去年10月每天减产200万桶的基础上,每天进一步减产约116万桶。
此前,俄罗斯还宣布将3月份50万桶/天的减产延长至2023年底,欧佩克的减产和俄罗斯的减产将达到366万桶/天,相当于全球需求的3.7%。
如此大规模的减产必然会导致原油市场的巨大波动。4月3日,WTI原油价格直接暴涨,开盘价约81.1美元/桶,直接暴涨7%。
跳空高开后,原油价格有所回调,午盘最低跌至78.9美元/桶左右,随后再次上涨。
可以看出,即便是跳空高开,原油价格也难以回落到以前的位置,这次减产的消息刺激了原油的进一步上涨。
欧佩克+发布的减产计划在市场预期之外。欧佩克+计划今日召开线上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会议,部分成员国此前透露,不会有新的减产计划出台。因此市场预期,欧佩克+将保持去年10月制定的减产计划。
2022年10月,欧佩克+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和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当年11月起,减产200万桶/日,当时也曾震动市场。
一季度国际油价呈偏弱走势
2023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呈现弱势盘整走势。1—2月,国际油价整体在80美元/桶附近盘整,中国疫情快速过峰,需求复苏提振市场信心;对俄油品制裁禁令生效,俄罗斯决定3月减产50万桶/日,供应减少担忧加剧,构成对国际油价的支撑。与此同时,美联储超预期加息担忧犹存,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均增至202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OPEC+维持产量政策不变等因素导致油价上涨动能不足。
3月中旬,美国硅谷银行、美国签名银行等接连倒闭,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对金融危机的恐慌情绪殃及大宗商品,国际油价持续走低,3月13—15日,布伦特油价连续3日下跌,累计跌幅达到10.98%。3月17日,布伦特原油近月期货合约收于72.49美元/桶,创下2021年12月以来新低,较年内高点下降15.14美元/桶。其后,金融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国际油价弱势反弹。2023年一季度,布伦特期货均价为82.10美元/桶,环比下跌6.53美元/桶(7.4%),同比下跌15.49美元/桶(17.7%)。
一季度,世界石油需求环比回落60万桶/日,同比增加55万桶/日,至1亿桶/日,略高于疫情前水平。欧美驾驶季即将来临、中国因素向好,提振二季度石油需求恢复性增长。随着原油市场面临的金融侧压力减弱,市场将关注点从宏观层面切换到市场基本面,对下半年仍持乐观态度。国际天然气市场由于北半球反常的暖冬天气,加上持续的液化天然气流入和充足的天然气库存,给欧洲和亚洲现货价格带来了下行压力。然而,全球天然气平衡是脆弱的。天然气进口市场仍然面临供应紧张的问题。未来,在LNG现货市场中,欧洲在逐渐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提高自身进口及再气化的能力。
《2023-2027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