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气象服务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我国气象服务市场开放晚,并且至今仍未全面开放,该领域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二是制造业傲视全球,并且很可能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扩大优势,相关的气象服务需求也会水涨船高;三是中国气象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了“十四五”时期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也成为未来五年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到到2025年,我国气象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将从85.9%提升到90%。
【资料图】
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程度日益加深,我国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且需求愈加多元化,已经从提供简单的天气信息服务转变为提供更加精细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也逐渐体现出气象数据的商业价值。
一、气象服务发展概况
1、气象服务概念
气象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农业生产、出行等各种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据了解,气象对农业、出行交通、化学石油、媒体与娱乐等多个行业影响深刻。其中对农业、出行与交通、化学与石油等行业的消极影响较大,对保险、银行与金融市场、保健等行业的积极影响较大。
气象服务按其属性,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可划分为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其中决策气象服务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的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是为公众提供的日常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是为各行各业提供的针对行业需要的气象服务;科技服务是为专门用户提供的特殊需要的气象服务。这四者构成了覆盖全社会全方位的气象服务网。
2、气象服务供给主体
我国气象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国家气象局及其领导下的各级气象部门,是气象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该供给主体属国家事业单位。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气象部门(不含港、澳、台地区)现有31个省(区、市)气象局、333个地(市、州、盟)气象局、2176个县(市、旗)气象局,382个国家、省、地气象台,2426个气象观测站(其中艰苦气象站1213个,占50%)。
3、各大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
气象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气象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以及农业、水文、林业、交通、能源、海洋、航空、航天、国防、建筑、旅游、医疗等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它是人们为防范气象风险,保障飞行安全而研制的航空电子产品。
它是利用电磁波经过天线辐射后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原理,目标的导电系数越高,反射面越大,则回波越强。它能够在飞行中连续地向飞行员提供航路前方及其两侧的气象状况,此外还提供飞机前方地表特征的地图型显示,飞行员可据此选择安全的航线,避绕危险的气象区域或其它障碍物,识别地标以及判断飞机的位置。
4、产品现状:以毫米波测云雷达为主
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暴洪)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气象雷达可分为清空分廓线雷达、新一代多普雷测雨雷达以及毫米波测云雷达。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是多普勒雷达,分为S波段(波长约10cm),C波段(波长约5cm)、X波段(波长约3cm)。其中投入业务运行的以S波段与C波段雷达为主,X波段雷达个别情况下应用于地形影响的探测盲区以及局地天气服务业务。
天气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电磁波,当电磁波脉冲遇到降水物质(雨滴、雪花和冰雹等)时,大部分能量会继续前进,而一小部分能量被降水物质向四面八方散射,其中向后散射的能量回到雷达天线,被雷达所接收。
根据雷达接收的降水系统回波的特征可以判别降水系统的特征(降水强弱、有无冰雹、龙卷和大风等)。新一代天气雷达除了测量雷达的回波强度外,还可以测量降水目标物沿雷达径向的运动速度(称为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速度脉动程度的度量)。
二、气象服务行业深度发展研究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生命、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这对气象数据的广泛收集和高效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气象服务在多个行业领域的成功应用,气象服务的范围也从传统的天气预报向着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商业价值不断提升,行业规模快速发展。
气象条件对许多行业都有着重要影响。对农业生产、传统电力、交通运输等的行业而言,准确和及时的气象预测能有效减弱甚至部分规避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避免企业损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对零售行业而言,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气象数据在推动经济效率提高、催生新型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消费扩容提质、带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效益越发明显。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分析:
目前网络和电视播报是人们获取气象信息主要途径。其中在网络方面,约七成调查对象通过手机App获取气象信息,手机自带的天气软件是最常见的选择,其次是短信、微信、微博。其中城市调查对象使用手机App、网站的比例分别较农村高6.1%和3.1%,而农村调查对象使用短信、微信、微博、抖音,电视节目的比例分别较城市高4.3%、1.5%和2.4%。
在双碳目标下,精准的气象数据分析和气象数据预测是能源消费、社会碳排放的重要研究基础。尤其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林业、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来说,精准的气象数据支撑十分重要。根据《中国气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可达3000亿元,后续增长势能强劲。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超过7万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其中,242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实现观测自动化、数据精准化、综合判识智能化;7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组成综合立体气象观测网;200余部雷达与100余个探空站、大型无人机等组成协同观测阵型,密切监测天气发展变化。同时,数值预报业务支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尽管拥有如此强大的观测能力,但我国在气象数据服务方面依然处于“低温”状态。气象服务行业在欧美等地兴起的较早,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每年可推动千亿美元产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气象服务行业依然处于初期阶段。
虽然起步较晚,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商业化进程提速很快,随着原始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气象数据商业化程度不断深化,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
想要了解更多气象服务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报告对中国国家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运行和成果进行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行业供需形势、进出口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点分析了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十四五”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将面临的挑战、行业的区域发展状况与竞争格局。报告还对“十四五”全球及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动向和趋势作了详细分析和预测,并对气象服务行业进行了趋向研判,是气象服务经营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气象服务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