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会,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复苏前景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总体回稳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相关资料图)
在此背景和趋势下,我国服装行业在经历了阶段性下降后将进入恢复性、常态化发展周期,基于2022年行业运行的低基数效应和国内大循环的有力支撑,预计2023年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韧性增长,稳步恢复”的发展趋势明显。
过去的一年,受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业产销增速总体呈放缓趋势,企业盈利压力较为突出。
国内服装消费规模将稳步提升
如今,春风暖阳下,服装业正稳步复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表示,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好转,今年国内服装消费市场将持续恢复,消费规模将稳步提升。站在产业韧性增长新周期的起点上,服装业进入产业复苏持续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速的新轨道。
辛集国际皮革城副总经理田英申依然难掩兴奋。作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皮衣皮草交易市场,辛集国际皮革城入驻商户超1000家,得益于3小时“黄金购物圈”,来自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等周边地区的游客成为此轮客流高峰的主力军。
今年以来,红豆男装的销售额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其中,衬衫品类在抖音平台销售名列品牌榜第三位;线下门店人头攒动,高端化产品销售占比和毛利率双双上扬。
作为深耕服装行业60余年的企业,红豆品牌每一次跃升均以高科技含量的差异化创新产品为支撑。1月27日,红豆集团研究院正式成立。
据介绍,该研究院将负责推动集团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与实施,增强产业技术支撑能力,跟踪产业标杆的技术创新动态,此举标志着企业在科技赋能转型上迈出重要步伐。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服装企业发展规划的高频词。恒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林在集团生产经营会上提出,要研究探索硬课题,在高附加值产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做文章,想方设法守住家门口的市场。
专注于西装缝制的大杨集团海外订单量稳中有进,工厂生产排期已经持续至今年9月。在全国服装行业普遍遭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大杨集团2022年服装产销数量为583万件,同比增长3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创下疫情以来的最好经营业绩。
在春节后复工首日,大杨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冬梅鼓励企业员工要顺应形势,积极做好主动靠前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再创新高。
中国服装出口呈量减价增走势
2022年全年中国服装出口仍保持增势,实属不易。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服装分会相关负责人日前在2023轻纺行业外贸展望座谈会上表示,“疫情发生的三年来,中国服装出口逆转了自2014年达到1862.8亿美元峰值后逐年下滑的趋势,2022年出口规模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近20%,充分体现了疫情发生以来在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中国服装产业韧性大、潜力足、竞争力强的特点”。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版服装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2022年,中国针、梭织服装出口均呈量减价增的走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针织服装出口额为785.6亿美元,同比增长4.4%;出口量为215亿件,同比下降2.3%;出口价格同比增长7%。
中国梭织服装出口额为741.5亿美元,同比增长9.5%;出口量为128亿件,同比下降3.4%;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3.3%;衣着附件出口额为16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与此同时,运动、户外、防寒类服装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衬衫、大衣/防寒服、围巾/领带/手帕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6.2%、20.1%和22%;
运动服、连衣裙、T恤衫、毛衫、袜类、手套出口额同比增幅在10%左右;西服/便服套装、裤类、胸衣出口额同比增幅低于5%;内衣/睡衣和婴儿服装出口额同比微降2.6%和2.2%。
去年全年,中国服装对美国、日本出口额出现下降,对东盟出口额呈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服装对美国出口383.2亿美元,同比下降3%;对日本出口146.2亿美元,同比下降0.3%;对欧盟出口333.3亿美元,同比增长3.1%;对东盟出口1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5%。
“去年,我国服装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传统出口市场出口金额合计862.7亿美元,同比下降0.2%,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49.2%,比2021年同期减少1.8个百分点。
东盟市场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在RCEP生效实施的利好作用下,我国服装对东盟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7%,比2021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从国内主要省市的服装出口情况来看,2022年浙江、新疆服装出口额逆势增长,广东、江苏、福建服装出口额呈下降走势。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服装出口34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远超全国服装出口平均增幅;
广东位居第二位,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8.6%;江苏、山东、福建服装出口额分列第三至五位,江苏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1%,山东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6.2%,福建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9.7%。
广东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力争到2025年底达到7000亿元,到2027年在现在营收的基础上翻一番,建成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
广东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
此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广东将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走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和总部经济集聚地、创意设计策源地、服贸会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质量发展道路。
其中,重点推进“一群两极三区”总部经济集聚地建设,即打造综合实力国际先进的高端纺织服装集群,依托广州、深圳在纺织服装商贸、全球性展会、总部、高端定制、时尚创意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全省纺织服装总部经济和创意设计的“两极”,继续推进汕头潮州揭阳、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佛山中山服装产业“三区”做大做强。
各地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座谈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副处长黄海丹表示,全省纺织服装领域已初步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
纺织产业集中在汕头、东莞、江门开平、中山、揭阳普宁、佛山高明六个市(区),服装的三大产业带分别是粤东的潮州、汕头、揭阳片区,珠三角的深圳、东莞、惠州片区,珠三角的广州、佛山、中山区域。
据介绍,潮州、汕头、揭阳片区以婚纱礼服、工艺毛衫、内衣、家居服等生产为主,深圳、东莞、惠州片区以品牌女装、品牌男装、毛衫、休闲服、设计师品牌服装为主,广州、佛山、中山区域以服装流通、内衣、童装、牛仔服装为主。黄海丹表示,接下来,将支持各地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大做强做优,打造千亿名区名城。
针对当前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不平衡、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不明显的现状,黄海丹表示,省工信厅正在牵头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支持帮扶协作双方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引导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强与纺织服装核心和重点城市开展产业共建、产业合作、优势互补,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增强转入地造血功能。
《2023-2028年版服装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