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80%以上的电影收入源于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影视衍生品的收入低于10%。而在电影工业发达的好莱坞,电影衍生品收入一度占到影片总收入的73%,以《星球大战》系列影片为例,其授权的商品收入已经达到422.17亿美元,是票房收入的四倍。
2019年上映的《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播出后口碑虽不如预期,但衍生品销售却“风生水起”,一个1984年生产的G1版变形金刚甚至卖到了10万元。
(资料图片)
如是看来,影视衍生品行业似乎是个值得挖掘的富矿。在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也透露出了类似倾向——未来5年,要丰富电影市场,如促进电影衍生品开发及授权,推动电影与游戏、旅游等融合发展。
事实上,此次《流浪地球2》周边的超水平发挥并非意外,而是中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显现。“一方面来自《流浪地球》IP持续的品牌影响力,第二部电影既凝聚了科幻电影迷的期待,又汇聚了众多希望借力的科幻电影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众创共益推动科幻电影周边火爆异常;另一方面来自科幻电影自身的内生创造张力,科幻电影产业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化。”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看来,好故事,或者说好IP,依然是重中之重。至少,目前国内的IP衍生品相较国外来说,仍面临着设计同质化、模式化等现象,销售模式、授权模式也有待完善,一些优秀IP未能得到充分开发。
要实现衍生品市场长远发展,文化价值创新与产品研发创造缺一不可。
参与《流浪地球2》衍生品开发的潮玩企业52TOYS相关负责人就多次提到,收藏玩具的情感属性,特别是它给玩家带来的陪伴感非常重要,笨笨体现的情感内核正好与收藏玩具的情感属性相互呼应,能让电影周边颇有意味深长的韵味。
此外,一些周边产品也通过结合动手拼装、智能化等特征,切中不少科幻迷的兴奋点。其背后,更是对中国科技力量的认同,网友的评论中,诸如“我们买的不是周边,是中国科幻的未来”此类的评论不绝于耳。
从这一视角出发,或许,《流浪地球2》衍生品创造的“现象级热潮”只是个开始……
电影衍生品的概念最初是源于美国,其是指根据电影里的角色人物、场景、道具、标识等开发的产品,包括玩具服装、饰品、音像、图书、日用品等。
通常,电影衍生产品能进一步地细分到各个载体上,包含但不限于形象授权,具体来看电影衍生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电影作品本身联系紧密,具有相同的内容核心的一级衍生品,包括书籍、DVD、影视音像制品、影视剧广播等;
另一类是电影的二级衍生品,产品构成中增添了大量并非来自影视剧方面的精神内容,比如商品的工艺设计等,这一类衍生品包括服装服饰、礼品文具、玩具游戏等。
影视作品合理经营衍生品能够挖掘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这早已得到各方的认可,也从各种案例中得到认证。
以2022年全球最赚钱的50个IP为例,排名第四位的电影《星球大战》在票房获得103.16亿美元的同时,衍生品销售更是实现422.17亿美元,是票房收入的4倍。排在榜单第27位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同样也是衍生品收入远超票房收入的代表,其中票房收入为30.44亿美元,衍生品收入则为105.88亿美元。
《流浪地球2》衍生品破亿
在获得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科幻片档期票房纪录等32项纪录后,1月30日,电影《流浪地球2》凭借着官方授权衍生品模型周边众筹达到1.1亿元,又拿到了最快破亿的影视IP衍生品这一成就。
再加上当下正同步售卖的徽章、钥匙扣、磁贴、雨伞等其他衍生品,并实现销售额破千万元,使得《流浪地球2》在商业衍生之路上打出一手好牌。
截至1月30日18时30分,《流浪地球2》累计票房已达到26.7亿元,观影人次超5000万人。此时此刻,在大银幕之外,《流浪地球2》的官方周边同样也实现众筹额、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在“阿里鱼-造点新货”平台上,取材自《流浪地球2》中重要的三款道具,即多功能全地形运输机械狗笨笨、人工智能MOSS以及数字生命卡,制作而出的官方授权模型周边正在众筹中。
截至1月30日18时30分,成交数已达到47.8万,众筹金额则实现破亿,达到1.1亿元,远超10万元的预期众筹额。这也令《流浪地球2》拿到了最快破亿的影视IP衍生品的成就。
在成熟的电影市场中,电影票房往往只占收入一小部分,更多收入源于IP授权。作为泛娱乐(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链的下游,衍生品行业无疑是IP变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电源衍生产品行业发展如何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达472.58亿元,约占全球总票房35%,但衍生品开发及授权才初具雏形。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授权市场规模不到全球的4%,市场潜力仍有待挖掘。
在国外,电影衍生品已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更是一座巨大的“富矿”。以产业链更加成熟的美国为例,相关数据显示,票房收入只占电影总收入的30%左右,其余则来自电影衍生品授权和主题公园等版权运营。反观国内,电影收入的90%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衍生品收入只占10%左右。
就庞大的电影市场而言,毫无疑问,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潜力巨大。但与国外成熟的发展模式相比,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电影衍生品开发及授权产业的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
2021年,中国年度授权商品零售额和年度授权金额同比增长24.2%和28.2%。当前,国产影视衍生品往往以玩具、手办、饰品等产品形式出现,产品形态较为表面化,实用性、生活化不足。
电源衍生产品行业未来投资潜力分析
电影衍生品并不属于生活必需品,不存在刚需性质,且更多的是属于粉丝经济,因此其销售模式非常重要。当前我国电影衍生品行业销售模式较为多样化。
具体来看主要有七种:众筹预售、入驻综合电商、垂直电商、“票务+衍生品”、“院线+电商”衍生品O2O、“视频+衍生品”和“落地宣发+衍生品”020模式。
从国际市场来看,“电影+衍生品”模式使得影视行业与玩具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双方行业的壮大及长远发展。以《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为例,从1977年首部影片到2020年,上映影片的全球票房共计102.91亿美元,而其授权的商品收入已经达到422.17亿美元,是票房的4倍。
目前随着中国创造的崛起,IP及衍生品成为“中国力量”的象征。在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过程中,知识产权是关键。2023年开年以来,多个热门IP所推动的市场火爆,更体现了市场自由竞争状态下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与美国、日本相比,国内的电影衍生品产业链条仍有待完善。电影衍生品市场在美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条。数据显示,全球衍生品收入TOP10电影几乎被迪士尼和好莱坞包揽。
该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国外也不乏案例:迪士尼靠《冰雪奇缘》“艾莎裙”一项就获得了约4.5亿美元收入;美国漫威每年来自其授权衍生品的收入可以达到10亿美元;
而在周边市场最为发达的日本,周边商品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电影和动漫行业本身的收入。数据显示,日本动漫产品播出环节与衍生品开发环节的利润比为3:7-1:9。与国外相比,中国电影衍生市场还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蓝海。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电影衍生产品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