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在作用机制、对机体的免疫作用、产生方式方面与抗生素不同,拥有着抗生素所不具备的优势,其是抗生素的替代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成为抗感染领域关注热点。现阶段,我国从事研究和生产抗菌肽的企业有深圳圣西马、广东海纳川生物、中农颖泰、江苏普莱医药、康元生物、东宝生物、蔚蓝生物等。
据了解,抗菌肽被誉为现有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根据IMS Health发布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抗生素及疫苗市场规模超过550亿美元(合人民币约3548亿元)。据2021年《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杂志统计,历史上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大约42个抗菌肽品种进入临床试验,其中有1个来自中国,这便是普莱医药。抗菌肽创新药呼之欲出背景下,抗感染领域或许正在开启全新的时代。
(相关资料图)
2023抗菌肽行业市场投资策略分析
日前,我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的一款抗菌肽创新药正逐步引起医药界的关注。这款来自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医药)的多肽抗菌药物PL-5喷雾剂目前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由于其有望成为中国抗感染领域中的首个多肽类创新药,真正解决传统抗生素导致的耐药性难题,同时也将给全球抗感染治疗带来全新的解决思路。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带来诸多危害,业界正在寻求抗生素的替代产品。抗菌肽被认为是对抗生素有良好替代性的新型产品。抗生素的杀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但是这种杀菌方式容易产生耐药性。我国饲料行业正式迈入“无抗”时代,“饲料禁抗”为抗菌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医药领域,抗菌肽亦具有巨大发展前景。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抗菌肽行业市场投资策略及深度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抗菌肽原指昆虫体内经诱导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物质,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活性多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菌肽的是1980年由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经注射阴沟通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定名为Cecropins。
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以快速查杀靶标,并且其中很多是纯天然的肽,使它迅速成为潜在的治疗药物,抗菌肽的治疗范围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
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会越来越重视。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用品都存在有大量微生物,我们天天都会接触的制品上沾污或滋生着的多种致病微生物,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每年死亡人数约为5200万人,其中因微生物有关的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33%。1996年日本发生了原生大肠杆菌O-157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
随着对抗菌肽结构、表达调控和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目的地对抗菌肽进行人工设计和改造,甚至于人工合成抗菌肽,更好地解决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溶血活性和表达量等问题,为研究优化新的表达系统和发酵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究大规模表达抗菌肽的途径提供思路。抗菌肽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抗菌肽在大规模生产技术上依然存在种种问题,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改良,这些困难有望逐一得到解决。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获得行业数据,并分析使用行业数据不仅可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亦可优化整体决策。欲了解更多抗菌肽行业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抗菌肽行业市场投资策略及深度预测研究报告》。报告根据抗菌肽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抗菌肽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抗菌肽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抗菌肽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