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药品流通领域有三个环节: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和医院门诊药房。其中,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药品流通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这一状况极大地影响了药品流通渠道的发展。新医改试点改革启动以来,不少地区开始使用“药房托管”模式,医院门诊药房的重要性略有下降。
药品流通行业是连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与各级医疗机构、药店、患者的纽带,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医药流通企业正以精益化的管理方式、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2012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为1117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2021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达2606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5%。十年间,医药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增长了1.33倍。2021年,医药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4.5%,较2012年增加10.5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58.97万家。2021年,零售连锁率为57.2%,与2011年比较,零售连锁率从34.3%提高到57.2%,增加22.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医药流通领域主营业务收入前5名分别为: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中国医药-重庆医药联合体。目前,超5000亿元的医药批发企业有一家,超1000亿元的有4家。排名6至11位的分别为广州医药、南京医药、海王生物、华东医药、英特集团、嘉事堂,均为上市公司。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药品流通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强强联合,扩大市场覆盖率,提升集约化程度。在优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传统的横向扩展转变为纵向下沉,进一步优化了城市与乡镇、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配送的服务网络。同时,集中度提升进一步促使医药流通企业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增强跨区域的供应链物流协调能力。
目前,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基本形成了“4个全国性+多个区域性”的市场格局。业界人士认为,全国性和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各有长处且值得互相学习借鉴。区域性的医药流通企业长期深耕当地市场,主要面向当地医院客户,在当地历史久、扎根深、黏性强。而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跟厂家谈判的时候可以获得比较优惠的政策,可以在全国实现联动销售,覆盖和触达区域、平台规模、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据商务部2021年11月21日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药品流通行业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亿元、5~10家超千亿元的大型数字化、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8%以上;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更多药品流通市场调研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药品流通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