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指的是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学界、新闻媒体、资本市场等对于新基建的理解和认识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中央和地方等历次会议与相关文件中关于“新基建”表述也不难发现,新基建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这一动态内涵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基础设施,但又不仅局限在具体的某个物理设施层面,而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延展性和包容性。
新基建包含大量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传统基建的财政、金融等配套政策难以适配,因而新基建的投资应该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开放式合作生态系统。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市场愿意做、擅长做的交给市场,渐次降低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水平。
【资料图】
中国新基建行业现状分析 2022年有望迎新基建大年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领域基建批量来袭。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明确了第一批约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50个。有机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各地发布的有关光伏和风电的拟建项目数量近1900个。在特高压领域,国家电网近日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国家电网计划电网投资金额达5012亿元。同时,氢能领域项目建设也进一步提速。1月11日,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
目前,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正快速推进。有统计显示,今年已发布的与5G相关的项目达22个,其中5G基站建设项目6个,数据中心建设项目11个。“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2022年将成为新基建的发展大年,全年增速有望达到20%以上。”分析师预计,“十四五”期间5G基站投资增速可达到5%至8%,数据中心领域将迎来景气反转,预计2022年增速有望达20%以上。
据预测,单是5G网络,到2025年的建设投资便将累计达到1.2万亿元。尽管眼下“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还比不上传统基建领域,但后劲十足。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可以预计,“新基建”将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投资、形成正向循环。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3-2028年中国新基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当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已全面铺开,实践和政策交织推进,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提高新基建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无论是从发展趋势还是从发展潜力上来看,数字经济已然完成对农业和工业经济的跨越,成为当下主流经济形态。
需要再次强调,新基建绝非在经济下行期间刺激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的“特效药”,而是着眼于长期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基于当前的技术发展阶段,只有认清未来科技革命的方向、演变路径及重点领域,才能有效把握新基建投资风口,推动新基建有的放矢。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比于抓住投资风口,适应新经济的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同样重要。通过制度创新,不仅可以使新基建的投资更有效率,也能解决新基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瓶颈,从而有效地推动新基建发展,甚至提高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效率。
综合新基建优势与数字经济发展本身的技术路径特点来看,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几乎所有的新基建项目建设主体,都肩负着立足国家或区域发展、深耕市场的使命,这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想要了解更多新基建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3-2028年中国新基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