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眼科医疗器械包括用于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的眼科设备及相关仪器、辅助器械和植入物,可分为眼科耗材、眼科诊断设备及眼科治疗设备。一般来说,眼科医疗器械及眼科医疗器械市场不包括隐形眼镜及护理液。
眼科医疗器械应用范围广、种类多,涉及的上游原材料产品也比较多。其中眼科诊断设备和手术设备上游原材料包括电子元件、电路板、显示屏、光学设备、激光设备等等,而人工晶体、角膜塑形镜等耗材上游原材料包括XO镜片、硅胶、丙烯酸酯等。眼科医疗器械下游的消费者主要包括医院和个人消费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眼科赛道技术壁垒极高,全球市场目前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爱尔康、强生、博士伦、依视路等企业占据了第一梯队市场。依视路、诺华(爱尔康)、强生(眼力健)等几家眼科器械龙头企业占据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主要产品为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及眼科检查治疗设备等,其中诺华(爱尔康)为全球最大的眼保健公司之一,其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等产品全球销售额均超过十亿美元。寡头垄断明显,行业高度集中,前十名的份额合计占到98%。
国内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长快,国外产品占比较高。根据《2019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眼科高值医用耗材主要包括人工晶状体、人工视网膜、人工玻璃体、人工角膜、硬性角膜接触镜等。国内眼科器械市场需求大、增长快:随着青少年屈光不正患病率提高、中老年白内障手术量的增加,我国眼科器械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由2014年的11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75亿元,近五年的复合增速高达19%。
图表:2019-2021年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对于高端眼科器械、设备及创新眼科药物而言,技术门槛较高,而我国厂商相对来说布局较晚,研发、临床及销售端人才都非常匮乏,目前在产品技术积累上仍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眼科药物行业也极为类似,目前国内眼科药企的主流管线仍以仿制药、改良型新药为主,自主研发相对较少,同质化非常严重,导致国内外药物的差距没有明显改善。
国内眼科药物市场中外资药企的占比在60%-70%左右,眼科高值耗材中80%的市场份额均被外资企业垄断,而纵观眼科医疗设备领域,目前外资品牌占比也达到了95%左右。近几年来国内企业虽纷纷布局眼科市场,但由于起步较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初步突破。
我国眼科疾病患病人群虽远高于美国,但目前患者治疗意识相对薄弱,相比于美国而言,在各大主流眼科疾病上的诊断率相差很大。除此之外,资本市场对眼科市场的关注虽在近几年逐渐提高,但认知仍较为缺乏,特别是对于前沿产品带来的隐性市场空间认知有限。最后,针对更为前沿的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因国内缺乏相关的产品,导致目前市场上的监管、审批等法律法规并不明晰,给走在前端的企业带来了一定困难。
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
多年来,眼科医疗器械领域的核心设备由于技术壁垒较高,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但随着我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相关企业加快创新研发,我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已经开始起步。部分厂家正加速进军中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市场,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等产品领域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另外,国家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医疗器械行业的国产化替代发展,2021年10月国家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政府机构采购国内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其中包括眼底照相机、干眼检测仪在内的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在企业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支撑的助力下,未来我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的国产化替代步伐将会加快。
想要了解更多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