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膜市场空间分析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外包装材料,拥有三明治结构,不同应用领域厚度有差别。铝塑膜呈现三明治结构,由外阻层(尼龙层)+阻透层(铝箔)+热封层(CPP)组成。
(资料图)
铝塑膜是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材料,电芯组装后用铝塑膜密封形成一个电池。由于电池内部有电解液存在,因此要求软包材料能够抵挡有机溶剂(电解液)的溶胀、溶解和吸收,同时保证氧气和水分的严格阻隔。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铝塑膜市场成为产业增长亮点。动力电主要包括方形、圆形和软包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其中软包动力电池采用铝塑膜作为封装材料,较轻的材质使其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从政策引导转向市场引导,能量密度更高的软包电池路线将越来越多进入车企的发展规划,铝塑膜产业快速成长趋势明确。2020年,全球铝塑膜市场需求量2.39亿平。结合铝塑膜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预期2025年全球铝塑膜市场需求量有望增长至7.4亿平,结合28元-34元均价测算,铝塑膜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07.2亿元-251.6亿元。
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铝塑膜产业起步较晚。由于日本龙头企业铝塑膜产品并未形成自身业务支柱,针对铝塑膜扩产进度总体稳健。通过日本企业产值大致推算,企业产能利用率约为80%,铝塑膜市场需求的增长将在未来两年形成较紧张的供给格局。
从铝塑膜产业链来看,上游材料包括压延铝箔、尼龙、粘结剂、聚丙烯等材料。下游应用领域中,由于材料质轻、层薄、设计灵活等优势,跟随软包锂电池主要应用于3C消费、动力和储能等领域。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19-2025年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根据EV Tank的数据,铝塑膜市场中有超过半数应用在3C消费领域,其余的应用在动力和储能居多,其他应用相对较有限。
伴随着三元软包锂电池和刀片锂电池的大规模使用,以及储能和两轮车领域软包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下游锂电池客户对锂电池封装材料铝塑膜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国内动力与储能锂电池市场已出现封装用铝塑膜供不应求的局面。
从装机占比看,软包电池在国内份额在个位数,2021H1国内电池厂软包装机3.5GWh,占比在8%。装机绝对值和占比均较低。软包电池在国内份额较低系宁德、比亚迪等此前多采用方形电池路线,采用软包路线的电池厂如孚能、万向、远景等尚未起量。预计21年全球铝塑膜需求量在2.6亿平,25年达8.2亿平,CAGR=33%,21年市场空间在66亿元。25年达147亿元。
增强可折叠性和耐腐蚀性是铝塑膜未来的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可弯曲折叠的固态电池将会被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而目前传统的铝塑膜反折特性达不到固态电池的折叠需求。
铝塑膜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铝塑膜认证周期较长,率先通过认证并量产的公司享受行业发展先机。
当前国内众多企业已经布局,其中产能第一梯队企业新纶科技、明冠新材和紫江企业已经实现了动力类铝塑膜的量产,相关客户的导入和拓展也较为顺利。
行业内主要厂商还包括道明光学、华正新材,以及铝塑膜原材料企业万顺新材、华峰铝业、明泰铝业、洁美科技等。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海外企业当前策略是切换更多产能转向动力类而非积极扩产,考虑到在新能源汽车长期景气的趋势下,目前全球铝塑膜的产能难以满足需求端的快速增长,具备较高工艺技术水平的部分国内企业有望承接行业的增量需求,并通过较强的成本把控能力进一步抢占全球市场,国内相关铝塑膜企业也将随之实现高速成长。
材料国产化加速铝塑膜进口替代
铝塑膜是锂电材料中少有的尚未完全国产化的环节,国产化率不足25%,尤其在动力领域几乎完全由日企占领。国产铝塑膜主要受原材料限制,部分中低端和所有高端铝塑膜原材料依赖进口,原材料国产化突破后铝塑膜进口替代加速。
国产铝塑膜价格比进口低10%-30%,高性价比叠加海外企业产能供应不足,下游动力电池厂资质认证较为积极,国产铝塑膜迎发展良机。
想要了解更多铝塑膜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19-2025年中国铝塑膜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