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分析
我国2021年科技工作全社会研发投入约2.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社会研发投入与GDP之比为2.44%;基础研究经费比上年增长15.6%,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为6.09%,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超过3.7万亿元,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科技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发展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出台政策,推动颠覆性技术的突破。美国是最早进行颠覆性技术研发的国家,早在1958年就成立了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从事颠覆性军事技术研发,互联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隐形战机等重大颠覆性技术成功实现突破;俄罗斯在2012年成立先期研究基金会,捕捉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机遇;日本在2013年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ImPACT),推进对产业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德国在2018年成立网络和关键科技颠覆性创新机构,以确保德国的技术创新领导力。
当下,中国科技部、基金委及中科院等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部设立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纵观各国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政策环境和取得的效果,应该看到颠覆性技术创新还具有不同于一般科技创新的特殊性和难预见性,是一项需要突破现有科技体制约束的长期性系统工程。
近年来,中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受到颇多关注。
2015年,借鉴美国“拜杜法案”,中国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了部分修订,首次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给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所教授黄灿等202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并未达到预期,与技术转移水平先进的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交易方面尚有显著的差距。
《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高校有效专利产业化率为3%,科研单位有效专利产业化率为12%,仍然明显低于企业有效专利产业化率46%。目前,如何“唤醒实验室里沉睡的专利”,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对接,仍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银保监会推动扩大制造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投放,发展供应链金融,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供优质金融服务,2021年制造业贷款新增2.8万亿元;引导完善科技领域金融服务体系,实施差异化授信管理,开发推广科技保险,2021年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和科学研究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速大幅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满足能源电力供给合理资金需求,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5万亿元。
想了解更多科技服务行业研究具体分析,可点击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科技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