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料行业市场调研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膜材料分离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迅速发展,以及膜蒸馏和渗透汽化等膜分离过程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世界膜材料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目前,国际上膜材料研发及具备产业化规模的生产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际和地区,而主要的国际研发机构有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鲁汶大学、俄罗斯研究院、美国能源部、屯特大学等;主要的生产企业包括美国GE公司、陶氏化学公司、GFT公司、UOP公司、颇尔公司、日本东丽(TORAY)株式会社、日东电工公司、株式会社久保田等。
近年来,中国膜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反渗透、超滤、微滤等膜技术在能源电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给水处理、污水回用及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多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膜法给水工程、污水回用工程及海水淡化工程相继建成。与此同时,膜产业总产值(膜制品、膜组件、膜附属设备及相关工程的总值)大幅提升,由2009年的227亿元增长至2019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已达2773亿元,同比增长13.7%,较“十二五”期末翻了一番。
(相关资料图)
据中国膜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分离膜产业产值为2540亿元,2020年,膜产业总产值达2884亿元,初步测算2021年膜产业总产值为3230亿元。
从产品来看,以美日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在高性能分离膜领域优势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反渗透膜领域,正逐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而其在气体分离膜等热点研究领域优势也比较明显。相比较而言,我国在高性能分离膜研究领域的起步较晚,且中低端产品居多,尤其是在高性能反渗透膜领域仍与国外企业有着较大差距。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膜材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近年来,我国膜材料市场发展迅速,膜材料在电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饮料和环保等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保鲜膜、购物袋、纯净水、工业生产、生物医药处处都有膜材料的踪影。目前中国已有一批膜技术应用开发的技术力量和专业化公司,如中国蓝星集团环境工程公司、深圳金达莱公司、北京碧水源公司、厦门威士邦公司等。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膜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国际技术先进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具体体现在:生产现代化程度低、产业化程度低、工艺参数控制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等。整体而言,在多个方面尚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膜产业产值低,其产值仅占全球膜工业总产值的15%以下,同时,现阶段国内膜产业规模小,技术弱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来看,市场仅有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打破了国外公司多年来对市场的垄断,成为国内膜产业一支劲旅。
同时,膜产业中也存在较大问题,首先我国膜产业技术应用领域窄,层次低,我国膜产业技术在低端领域应用程度高,在高端领域应用不超过10%;另一方面,从小的方面看,关键装备水平技术不高,大的领域,产业链技术衔接度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目前看,技术标准的不规范、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也让整个市场处于混乱、规范化不足的状态中,长远看,上述两个问题并不利于膜产业健康发展。
膜材料行业前景展望
膜技术已成为当今水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海水淡化、工业用水处理、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业废水零排放、市政自来水提质改造等是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未来,行业技术将不断取得突破,膜产品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膜产业能实现较好的污水资源化利用,并且通过智能化水平和信息管理,膜产业制造模式朝精益化发展。
根据预计,我国膜技术产业在“十四五”期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膜产业总产值将超3600亿元。预计总产值2025年达到5000亿元,到2027年将达到5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8%左右。
想要了解更多膜材料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膜材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