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是指为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标准而采取的物理、化学措施。饮用水的最低标准由环保部门制定,工业用水也有自己的要求。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物理特性是判断水质好坏的基本标准;水的化学特性,如其酸碱度、所溶解的固体物浓度和氧气含量等,也是判断水质的重要标准。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
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历史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应该可以算是用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
水处理产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水处理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率持续提升。
从整个水务行业的产业链,可以看出污水处理位于整个水务业的末端,对水务业的循环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污水处理阶段保持良好的运作才能保证产业链的持续循环。
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目标包括,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500万立方米/日,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
水处理行业投资需求
2021年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待处理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水质排放标准也将越来越严格,环保监管政策也将进一步加强。废水治理市场的启动,越来越多进行废水治理的专业公司开始涌现,市场对投资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想要了解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水处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