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容器用薄膜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分析
电容器用薄膜是指用作薄膜电容器电介质材料的电工级塑料薄膜,其对电气特性有专门要求,如高介电强度、低损耗、耐高温、高结晶度等。以电容器用薄膜为原材料制成的薄膜电容器具有电容量稳定、损耗小、耐电压特性优异、绝缘电阻高、频率特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通讯、电力、LED照明、新能源等领域。
电容器用薄膜多以聚丙烯、聚酯为原料,其中,所用聚丙烯一般是电工级均聚聚丙烯(高等规均聚PP),具有纯度高、优异的耐热性、绝缘性、化学稳定性、抗冲击性等特点。
聚酯一般是电工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电工级聚酯,PET),具有介电常数较高、拉伸强度高、电性能好等特点。除此之外,电容器用薄膜的材质还包括电工级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等,这些材质用量很少。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0-2025年中国电容器用薄膜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更多企业逐步突破产业化壁垒,同时,中国电容器用薄膜需求量持续增长,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电容器用薄膜及其应用领域产业发展。受市场前景吸引及鼓励性政策驱动,既有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布局电容器用薄膜产线,进一步带动了中国电容器用薄膜产能的增加。
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达22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7成,增速远高于全球增速,在全球电容器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电容器行业规模增速持续高于全球规模增速,中国电容器行业规模平均增速为6.73%,高于全球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球电容器行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2021年,中国电容器用薄膜行业产能由16.7万吨增长至20.5万吨。
目前,国内电容器用薄膜行业呈现国际知名企业与本土企业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国际企业如德国创斯普集团、日本东丽株式会社等,由于在电容器用薄膜领域起步较早,整体研发实力较强,电容器用薄膜生产能力较强,产品品质较好,在国内外电容器用薄膜领域享有颇高声誉,整体竞争实力较强,处于竞争第一梯队。
国内企业在电容器用薄膜领域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生产原材料、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整体技术落后于上述国际领先企业,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海伟集团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南通百正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现有国内企业处于行业竞争第二梯队。
另外,电容器用薄膜行业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如泉州嘉德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江门市润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产能规模较小,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处于竞争第三梯队。
薄膜电容器凭借其良好的电工性能和高可靠性,成为推动上述行业更新换代不可或缺的电子元件。未来几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国家新基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5G终端等方面的加大投入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升级,薄膜电容器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而带动电容器用薄膜行业需求规模扩张。
电容器用薄膜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电容器用薄膜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电容器用薄膜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电容器用薄膜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