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2日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给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规划》明确,在能源保障方面,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
规划提出,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
《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高耗能与高污染的矛盾也日趋严重。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是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过去十多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飞猛进,目前已经突破10亿千瓦大关。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印发通知,要求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负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水平,加速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可再生能源行业转发展动能,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逐步由传统高耗能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优供给结构,基地型建设与分散式布局将全面加快,天然气供应将进一步加强,煤炭供应总量将继续受到控制。促再电气化,“十四五”期间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继续延续“十三五”的趋势不断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大约降至0.35水平,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左右,年均增量约1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可控制在55亿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有望再降16%。2025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有望超过20%,化石能源消费则有望接近峰值。
想要了解更多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版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行性专项研究及投资价值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