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反渗透膜行业需求和潜在应用价值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
水资源短缺的今天,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十四五”期间,我国主要省份提出了反渗透膜行业的发展目标。其中,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消除劣V类水体;江苏、广东等省份也都提到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海水淡化的发展;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等省市提到要重点发展反渗透膜等新材料产业。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反渗透膜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行业以及膜产业的快速发展,加上全球对于海水淡化的重视以及环保压力的驱动下,对于反渗透膜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反渗透技术是在多种膜分离技术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和应用最成功的一种。尤其是在水处理领域,每年都会创造较高的产值。对未来在发电厂冷却循环水的排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大型海水淡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早在20世纪,我国就开始了反渗透膜的研制,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二十多年间,通过对醋酸纤维素(CA)中空纤维和卷式反渗透膜组器的研究以及对新一代性能优异的反渗透复合膜技术的引进与借鉴,我国的反渗透膜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例如国产的反渗透复合膜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但整体性能和产量仍然低于国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交流和研究的深入,我国反渗透膜生产技术已日瑧成熟,并完全掌握了整个制备工艺流程,所生产的反渗透膜性能以及应用技术更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最主要的应用成果体现在我国对海水的淡化工程建设中,在反渗透海水淡化领域,目前,已成功建成了日产千吨级工程;在反渗透高盐度苦咸水淡化方面,建成了日产118万吨级的伟大工程。此外,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和万吨级高硬度苦咸水淡化项目也已在国家支持下成功启动,应用前景一片光明。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反渗透膜在解决水的渗透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如超薄的石墨烯多孔膜、富勒烯衍生物纳米粒子改性反渗透膜、具有二维水通道的层状薄膜、厚度可调的超薄聚酰胺薄膜等等,但相关研究仍然局限于实验室规模。
中国各类膜产品的销售中,反渗透膜占据了销售量的一半,是最主要的膜产品;其次为超滤膜、微滤膜和电渗析,都占据了膜产品销售量的10%;剩下20%被气体分离膜、无机陶瓷膜、透气膜及其他类型所占据。
从产量来看,全球最大的反渗透膜生产基地为美国,占据了全球产量的21%;其次为中国,占据了全球产量的19%;第三为日本,产量占据全球产量的18%。三国反渗透膜产量合计占据了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全球反渗透膜市场受中日美三国的影响较大。
从消费区域来看,中国是当前最大的反渗透膜消费国家。中国的消费量占全球反渗透膜消费量的比例为26%;其次是东亚地区,反渗透膜消费占比达到了20%;欧洲、北美和南美分别占比为13%、13%、9%。
随着废水排放标准和回用水要求的不断提高,造纸废水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造纸废水是一种浓度高、生化性差、毒性大、气味重、泡沫大、难于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有机废水。反渗透膜处理造纸废水是一种纯物理常温操作过程,无化学反应,能耗低。同时,设计了在线再生清洗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采出的水比自来水好,主要用于替代造纸机用水、锅炉给水、循环冷却水供应水源。大大减少企业废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渗透膜组件的填充面积大,系统占地面积小,便于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项目,用于造纸废水处理中,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行投资。
想了解更多反渗透膜行业研究具体分析,可点击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反渗透膜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