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发展报告 农产品加工行业现状如何
尽管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快,但按目前来说,在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科技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生鲜农产品动态保鲜与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小麦制粉、低温榨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制粉、榨油、榨汁、畜禽屠宰分割等关键核心装备实现从依靠引进向自主制造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5%。当前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63%。
农产品加工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稳定的双向供应链,要看重消费品的下行尤其是农产品的上行。这就需要既通过农业技术的提升来减少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浪费,也要注重培育农村优秀劳动力,并推动以农业为基础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供应链理念塑造农产品流通新格局首先要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流通条件。其次,要创新供应链模式,促进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再次,要建设供应链信息平台,畅通农产品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此外,还要夯实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支撑。
产后损耗是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长期存在却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生鲜农产品减损保鲜与物流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而言,仍处于手工半机械化阶段,存在两大技术短板:缺乏绿色精准的减损保鲜技术,现有技术装备靶向性低、精准性差、绿色环保性不高;缺乏智能化的冷链物流技术,现有冷藏与物流技术设施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在途监测不到位、控制不精准,运行成本高。
其次,加工业缺乏梯次加工技术,对农产品的利用不足,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较低。我国当前农产品加工率约为67.5%,但相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深加工技术,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
未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力争到2025年,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67.5%提高到80%左右,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参与到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中,在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明确鼓励投资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包括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对外合作。
2022年该行业前景趋势怎么样?想要知道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5年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