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首席洪书敏分析出自再融资新规落地后,A股上市公司迎来大规模定增。据统计,2020年-2021年,定增实施规模分别为8345.22亿元、9082.58亿元;2022年以来,已有826.55亿元定增实施,目前还有超万亿元的计划“在路上”。然而,当前的定增市场也呈现出“优胜劣汰”的现象,募资失败、募资额缩水现象愈发增多。
九方智投首席洪书敏数据梳理后发现自2020年再融资新规落地后,定增市场热情被激发,实施数量及募资规模均有较大增长。其中,2020年,共有378份定增项目实施,累计募资834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04%、21%;2021年,共有520份定增项目实施,累计募资规模增至9082.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57%、8.84%。
今年以来,已有59份定增项目实施,累计募资规模826.5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4.78%、38.16%。目前,还有约630份上市公司的定增方案在审批过程中(已剔除停止实施及未通过预案),预计募资总额将达10490.95亿元。其中,17家公司的拟定增募资额均超100亿元。
近年来,A股再融资中,定增无论从数量及规模,均大幅超越配股、可转债、优先股。对此九方智投首席洪书敏表示:“定增并不针对中小投资者,监管不像配股和可转债那样严格;由于有折扣率,融资相对容易;锁定期在一年以上,投资者都是长期持有,对稳定股价也有好处,所以更受上市公司欢迎。
不过,在A股定增实施案例中,不少上市公司最终实际募资额较预期存在大幅度“缩水”的现象。再融资新规实施至今,927份定增实施项目中,有257份出现募资“缩水”,募足率(足额募资定增项目数与总数占比)为73%。对此,九方智投首席洪书敏表示:“由于参与定增的投资者大多是机构,比较理性且大多经过认真评估,如果定增募资后投入的项目的盈利前景没有吸引力,定增募资往往会失败。有的定增项目看上去很好,但上市公司的管理、技术或资源等条件不足,也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投资。”
其中,证券行业的定增募资“缩水”较为严重(仅统计上市券商),13家实施定增的上市券商中有9家募资规模出现“缩水”,募足率仅为31%。在新规实施以前,券商定增的募足率约为48%。并且定增“缩水”规模最大的也集中在券商,中信建投“缩水”91.16亿元,位列所有定增项目第一;浙商证券紧随其后,“缩水”71.95亿元;天风证券“缩水”46.21亿元,位列第四;东兴证券“缩水”25.07亿元,位列第十。
综上所述九方智投首席洪书敏得出:近年来,券商的股价表现不佳,从而影响到券商的定增,使得募资规模出现缩水比较明显的现象,和大环境息息相关,大股东等特定对象投资者在投资选择时相对比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