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发布
近日,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2021年至2035年气象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规划》明确,到2025年,科技研发力量比2020年翻一番;建成布局合理、开放高效、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科技与业务融合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到2035年,科技研发力量较2025年再翻一番;气象科技整体实力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灾害性天气预报、地球系统数值模式、重大观测装备三大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中心;气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2021年,闯过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重重关隘,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让“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回看这一年,气象与农业农村两部门的紧密合作贯穿全年。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农业方面,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6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产2.0%。
数据显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6万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992万公顷,减少15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57万公顷,增加19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332万公顷,增加2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03万公顷,减少1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10万公顷,减少3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46万公顷,减少11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产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产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产2.7%;秋粮产量50888万吨,增产1.9%。全年谷物产量63276万吨,比上年增产2.6%。其中,稻谷产量21284万吨,增产0.5%;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产2.0%;玉米产量27255万吨,增产4.6%。
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启动
3月1日,随着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全国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工作全面启动。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主动对接需求,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使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更加精细、覆盖更加广泛,为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提供气象保障。
据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李森介绍,全国春耕春播农事活动于2月下旬陆续开始,由南至北将持续至5月上旬。目前,华南南部早稻处于播种育秧阶段,西南地区马铃薯已开始陆续播种。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春季(3月至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华北、东北降水偏多,江南、华南东部降水偏少,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生长、产量形成以及春耕春播。
气象部门主动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动会商。1月27日和2月28日,中国气象局先后与农业农村部进行视频会商,针对北方冬麦区入冬以来和返青起身期气象条件、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气象条件、春季农业生产形势等进行研讨,为部署今年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期间,国家气象中心将逐日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下发滚动更新的格点化农用天气预报指导产品。针对春耕春播春管等农业生产热点问题,该中心将制作决策服务材料,开展北方冬小麦返青期预报、南方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农业生产影响分析、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条件分析等,并通过《中国气象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各类App等渠道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及专业用户发布,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未来气象服务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