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国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2022年“两会”召开在即,央行推出“关注‘两会’ 共话金融”专栏,介绍一年来金融领域重点工作情况。
央行表示,在应对疫情冲击时,我国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既不搞量化宽松,也不搞零利率或负利率,而是坚守币值稳定这个根本目标。未来我国有能力、有条件可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通胀总体稳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
进一步提升金融管理服务水平
2月22日,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反馈了巡视情况。组长高飞分别向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郭树清和人民银行党委领导班子反馈了巡视情况。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易纲主持向领导班子反馈会议,郭树清就做好巡视整改工作讲话。
易纲表示,切实增强抓好中央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责任,对表对标、立行立改,坚决整改到位。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用好巡视成果,将落实中央巡视整改与改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和金融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不断开创履职新局面。
金融管理服务模式研究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可以说,世界上先进国家拥有的金融机构,我们大部分都建立了。金融机构不仅种类非常齐全,而且数量十分庞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重要的是,除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外,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基本都实行股份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严密管理,机构运作效率明显改善,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纷纷加码金融科技研发,推动金融服务在数字化时代更新迭代。其中,央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落地北京、深圳、苏州三地。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布局也在提速,建行、工行、中行、交行、农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经开业。此外,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同步加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运用,助力实现普惠金融以及强化风险管控,而这也成为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1年以来,上至国家,下至各级地方政府,不间断推出政策进行引导,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蓝图逐渐明晰。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单独提出,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近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探索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深化供应链改革路径。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主要功能是服务中小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当下全球疫情影响的环境下,作为市场“活水”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政策号召下纷纷借力金融科技,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
在金融科技特别是产业互联网浪潮的赋能下,这种趋势加深了产业对数字金融的呼唤与渴求,从而为金融管理服务开拓了一片“蓝海”。
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版金融管理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