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车辆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工业车辆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目前,我国工业车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总销量CR2达45%,CR10达77%。其中各企业按营收情况可划分为三个梯队,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为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处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为林德、丰田、龙工、中力、比亚迪、三菱、永恒力、诺力;处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为柳工、宝丽、如意、江淮、加力等企业。
钢铁行业是我国工业车辆主要的上游应用行业之一,几乎覆盖了工业车辆制造的各类零部件及车体框架部分,所以钢材的供应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程度。据资料显示,到2021年11月我国钢材产量为122333万吨,同比2020年1-11月增长1.8%。
仓储物流行业是我国工业车辆主要的下游应用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车辆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装备之一,其工业车辆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下游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我国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00.1万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0.7%。
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所发布的2021年度前11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度前11个月工业车辆总销量已达到了101.83万台,与去年同期的72.56万台相比上升了40.34%,无论是总销量或是上升速度都刷新历史新高。2021年的前11个月中,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总销量102,468台,电动乘驾式仓储车辆14,098台,电动步行式仓储车辆总销量486,701台,内燃平衡重式叉车415,049台;工业车辆合计出口数量285,029台。今年的出口上升最快,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74.9%。其次是电动步行式仓储车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9.65%。中国工业车辆行业在2021年度再次实现了稳定增长,中国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车辆制造和消费大国。
工业车辆销量不断上升,行业高速发展,但是据了解,企业盈利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疫情的不稳定性,原材料暴涨、中美关系影响、节能环保、安全生产、蓝天保卫战等复杂形势下,使国内实体制经济有很大一部分仍处水深火热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叉车市场目前的电动化、智能化越来越明显,新技术、新趋势正在影响中国工业车辆的转型与升级。善于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21-2022年是国四排放升级的关键节点,没有技术储备、没有研发实力的小企业、小品牌将会被市场淘汰。竞争力优势越发重要,单一优势已经不能支撑企业发展需求,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提升。要从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寻找最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受国家排放政策、物流业等对仓储配送的需求,促使电动叉车的比重在最近几年不断上升。目前国内主流的电动叉车企业如比亚迪、中力、诺力等开始布局锂电类产品,并试图打破进口垄断和国际市占率低局面。
面对市场的挑战,企业可通过加强自身创新力和产业新定位,比如开发新能源及叉车AGV自动化产品等,新能源、智能技术的发展,都有利于推动整个大环境物联网的应用。物与物相通,整合全行业资源。中国物流装备智能技术的成长,将在这些应用下形成一张巨大行业物联网,成为在未来一段日子里我国智慧工业、物流技术整合的大行业圈。全球工业车辆整体趋势向好,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中国工业车辆企业应以创新、质量、服务寻求转型升级契机。以全球化视野关注行业发展方向,紧抓发展契机,砥砺前行,团结奋斗,成为推动中国工业车辆发展的中坚力量。
工业车辆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工业车辆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版工业车辆项目可行性专项研究及投资价值咨询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