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智慧机场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智慧机场就是运用各种信息化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机场各种关键信息,实现对机场安全、服务、运营、保障等各种需求做出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响应的建设和再造过程。一要明确智慧机场建设过程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二要明确智慧机场建设手段要善于运用新技术。三要明确智慧机场的实践要求是要统筹兼顾抓住重点。
“建设智慧社会”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科学判断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刻变革,各行业都在牢牢把握信息化带来的新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智能旅客导乘导航屏核心功能的研发,将旅客人脸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在经过旅客授权后,“刷脸”就能立即获取航班信息及动态,不仅缩短了旅客拖着大包小包在航显大屏让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中进行“人工”检索的时间,更是在提供基本航班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登机口步行时间、登机时间提醒等功能,最大程度降低了航班信息查询成本,让旅客获取信息更轻松、更精准。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智慧机场行业发展调研与投资咨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一、中国智慧机场行业供给分析
大数据产业为智慧机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当今民航业,数据是基础性的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同时,民航也是交通领域中数据最为丰富的行业,民航数据种类包括人员信息、航空器信息、运行环境信息、管理类信息等,要想实现智慧机场,就要以大数据存储和分析作为支撑。而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产值预计达到8200亿元,2020年预计破万亿元,达到10100亿元。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给智慧机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智慧机场建设应全面覆盖机场空侧、航站楼、陆侧区域
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机场是一个涉及多方作业人员的庞大复杂基础服务设施,拥有空侧、航站楼、陆侧等多方面的复杂业务场景,而机场各个业务对象的流程全部覆盖了机场空侧、航站楼和陆侧三大区域。因此,全面实现“智慧机场”就必须实现“智慧空侧”、“智慧航站楼”和“智慧陆侧”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民航机场业务的不断扩展,对智慧机场的需求和理解也在不断的认识和更新。从现阶段看来,智慧机场可定义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覆盖机场空侧、航站楼、陆侧区域,实现对航班、旅客、行李、车辆的精细化、协同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运行与管理。
BAT以及众多企业纷纷入局智慧机场建设
随着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逐渐扩展至智慧机场建设中。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和华为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入局,依托自身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优势,联合机场企业共同推进智慧机场的建设。
不只是BAT和华为,在智慧机场建设成为当今香饽饽的情况下,众多企业纷纷与机场合作,利用双方优势,共同建设智慧机场。2018年2月,浪潮集团与广东机场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智慧管理、促进智慧机场推广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展战略合作;7月,深圳平安讯科技术有限公司与广州白云机场合作,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智慧机场”;11月,华为与山东机场合作,就IT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智慧机场。
二、中国智慧机场行业需求分析
图表:2017-2019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9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有238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37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34个。
2019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机场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巴中恩阳机场、重庆巫山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有:四川巴中。北京南苑机场停航,宜宾菜坝机场迁至宜宾五粮液机场。
2019年我国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亿人次,完成13516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2122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784.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1%);国际航线完成1393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
完成货邮吞吐量1710.0万吨,比上年增长2.1%。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064.3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94.5万吨,比上年减少4.9%);国际航线完成645.7万吨,比上年增长0.4%。
完成飞机起降1166.0万架次,比上年增长5.2%(其中运输架次为986.8万架次,比上年增长5.3%)。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066.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19.6万架次,比上年减少0.3%);国际航线完成99.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6.8%。
各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达到39个,较上年净增2个(银川河东、烟台蓬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83.3%,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22.4%,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年旅客吞吐量200-1000万人次机场有35个(含北京南苑机场),较上年净增6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8%(含北京南苑机场),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有165个,较上年减少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6.8%,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京津冀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4665.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1%。长三角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26557.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0%。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珠三角九市完成旅客吞吐量14202.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7.4%。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1040.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8.2%。
国内各地区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4.4%,东北地区占6.2%,华东地区占29.5%,中南地区占24.3%,西南地区占16.3%,西北地区占6.6%,新疆地区占2.8%。
旅客吞吐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1个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有15个:宁夏(19.2%)、青海(13.7%)、湖北(13.5%)、安徽(11.7%)、新疆(11.6%)、甘肃(11.3%)、湖南(11.2%)、山西(10.5%)、河南(9.9%)、四川(9.6%)、内蒙古(8.9%)、重庆(8.3%)、贵州(8.3%)、西藏(8.1%)、陕西(7.3%)。
想要了解更多智慧机场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智慧机场行业发展调研与投资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