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计划新增造林绿化15万亩
2022年是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的收官之年,全市全年计划新增造林绿化15万亩、城市绿地2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4%,森林蓄积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3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首都绿化办主任邓乃平表示,今年全市计划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涉及136个项目。在核心区、中心城和城镇地区,围绕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新增绿地200公顷,建设城市休闲公园26处、城市森林3处,新建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不断改善市民身边的绿化环境。
在平原地区,围绕城市副中心、回天地区、南中轴等重点区域,通过填空造林、连接连通原有林地、公园、绿地等资源,构建大尺度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实施绿化建设9.31万亩。重点突出绿隔地区公园环建设,持续推进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温榆河公园等重点公园建设;推进美丽乡村绿化美化,实施景观生态片林和村头公园建设100处。
“十四五”绿化苗木行业市场分析
绿化苗木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其发达程度是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一系列复杂、综合的生物系统工程。
近些年来人们对园林绿化苗木的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苗木也迎来了产业升级,绿化进一步深入,苗木往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方向,我国绿化苗木种植行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绿化苗木行业内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同一产销区域内的企业竞争为主。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苗木花卉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苗木花卉生产的经营主体过去主要是以国营苗圃为主,现在则转向国有、集体、个体共同参与,而且社会参与苗木生产比例不断提高,大量民间资本的投入成为促进苗木花卉产业生产格局改变、树种和品种更新、生产技术革新的最大动力。
2018年全国各地区绿化观赏苗木产量TOP10省市包括江苏、浙江、河北、山东、河南等;江苏绿化观赏苗木产量位于全国首位,达到40.06亿株,远超位列全国第二位的产量达18.39亿株的浙江。由于林业与草原统计年鉴暂未公布2019年数据,以2018年占比与2019年全国数据测算,初步估计2019年江苏绿化观赏苗木产量达到42.11亿株。2018年全国各地区花卉种植面积TOP10省市包括江苏、云南、山东、河南、湖北等;江苏花卉种植面积仍然位于全国首位,达到31.08万公顷,由于林业与草原统计年鉴暂未公布2019年数据,以2018年占比与2019年全国数据测算,初步估计2019年江苏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3.57万公顷。云南位列第二位,2018年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0.44万公顷,2019年达到22.08万公顷。
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苗木产业的市场格局、产销形势、供求关系和交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行业表现出:市场需求越来越少,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苗木存量越来越多、销售越来越难、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甚至亏损,产销经营步履维艰。但另一方面,苗木产业呈现出新的特征、变化,在此之前,苗木产业不是完全独立的产业,极易受到市政、地产等行业的冲击。而现在,苗木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涉及到40多个相关产业,产销直接经济超千亿元,间接经济数据上万亿元。
想要了解更多绿化苗木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2022-2027年中国苗木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