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是一种理财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过去支撑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融资类、通道类”业务逐步丧失生存空间,而依托净值化管理的标品信托成功登上历史舞台。
2022中国信托资产管理市场规模与投资趋势
2022年,信托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前路漫漫,但是发展空间宽广。标品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主流转型业务仍然后劲十足,潜力无限。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三季度数据显示,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快速回落。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同比下降35.13%,环比下降6.57%;融资类信托占比为18.88%,同比下降9.6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信托公司的财务业绩趋于分化,既有信托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稳步增长,也有信托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甚至为负。有业内研究机构表示,2021年信托业已经逐步过渡到“赚辛苦钱”新发展阶段。
标品信托成为业务转型的重点领域。产品净值化转型提速使得整个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迈入全新的“大资管”时代。标品信托已经成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领域。具体来看,通道业务持续压缩,非标投资明显减少,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信托业转型取得一定成效。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22-2026年中国信托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标品(FOF/TOF)业务方兴未艾。新的监管环境下,发展标品业务不仅是信托公司重要的转型方向,也间接决定了其融资类业务的规模上限。2021年以来,在监管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下,标品信托持续升温,尤其是TOF/FOF(信托中的基金/基金中的基金)等标准化产品成为现阶段多数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选择方向。
2021年新增备案慈善信托规模超5.5亿元。作为信托本源业务之一,慈善信托近年来稳步发展。慈善中国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备案慈善信托226单,同比减少13%;合计受托财产总规模为5.57亿元,同比增长42%。截至目前,国内累计备案的慈善信托数量近800单,财产总规模超39亿元。
信托行业的发展还是业务转型的方向,都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紧密相连。长远来看,无论是财富管理还是资产管理,其客户规模、资产体量及增长潜力均足够庞大,是未来的蓝海业务。
雪球类信托产品被叫停
1月5日,部分涉及衍生品业务的信托公司(主要是雪球类)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暂停涉及雪球类券商收益凭证产品的发行。
“雪球”产品,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小雪球或有收益率低,通常以收益凭证的方式发行;大雪球或有收益率更高,是一种奇异看跌期权,也是市场上热捧的对象。
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期限、挂钩标的、敲出价格、敲入价格和或有收益率。其中,挂钩中证500指数的雪球异常火爆,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私募等资管机构纷纷涉足其中。此前销售火爆的同时,也吸引了监管的密切关注。
2021年8月,监管部门向各券商发文,提醒券商们强化雪球产品风险管控。文件其中提到,目前,部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其他销售渠道在销售底层资产为雪球产品的资管产品时,存在销售人员未对投资者可能承担的市场下跌风险进行充分提示、片面强调“高收益”、“稳赚不赔”的情况,容易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该类资管产品,出现亏损时引发纠纷。
紧接着9月份,雪球产品迎来了重磅监管,券商资管“纯雪球产品”被叫停。
欲了解信托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详细分析,可点击中研普华《2022-2026年中国信托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并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行业供需现状,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分析,市场集中度等现实指标,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