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明年一季度电价不涨
韩国电力公社官网20日发布公告,明年第一季度电价中的燃料调整费最终确定为每千瓦时(kWh)0韩元,与今年第四季度相当。
这意味着家庭用电收费第一档(夏季0-300度/非夏季0-200度)保持每度88.3韩元(约合人民币0.47元)不变。韩政府去年底改革电力定价机制,与燃料价格联动。今年起,韩国电力公社每季度根据石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等发电燃料费用调整电价。
此前,由于燃料成本上涨等原因,曾有消息称明年1月起韩国家用天然气价格可能会上调10%左右,而电价也面临同样的成本压力。韩国电力依据燃料涨幅核算出每度29.1韩元的燃料调整费,但韩政府以新冠疫情久拖不决和物价上涨威胁民生为由决定暂缓调整。差额将在日后补足。
水上光伏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自2015年国家能源局推出光伏发电“领跑者”项目以来,目前共有22个基地、总规模达到13GW的项目完成招标,其中第二批“领跑者”水面光伏电站项目规模达到1.5GW,应用区域包括两淮地区与济宁产煤沉陷区等,第三批规模同为1.5GW,主要分布在泗洪、宝应等地。前两批“领跑者”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并接入电网,第三批“领跑者”项目也在逐步开工建设。水面光伏电站正逐步显现其自身优势。
对“领跑者”水面光伏电站项目而言,有高效组件保障且省去了土地资源成本,则是其优势所在。但相较地面光伏电站,水面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更高,运维难度更大,高湿盐雾的环境更会导致光伏组件PID衰减加剧,对设备防腐蚀防水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听起来很不平价,但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其实比地面电站更具优化潜力。据介绍,作为“领跑者”项目之一的安徽淮南顾桥18MW漂浮电站项目经过2年运行,其发电量比陆上电站发电量高出13%左右,度电成本更低。
与此同时,为克服水面光伏电站组件PID衰减问题,契合“领跑者”项目对光伏组件的高效率要求,组件技术也在不断实现突破。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双面双玻组件,双玻组件背面采用玻璃替代传统有机背板,能够大幅提升光伏组件的抗水、抗腐蚀、抗锈等能力,使组件的发电功效衰减率从0.7%降低至0.5%,发电量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高效PERC电池的基础上,位于淮南潘集的48MW水上漂浮电站自2016年底并网以来,使用的双面双玻组件未出现腐蚀等问题,运行情况良好。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如何为光伏发电提升附加价值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而结合了传统水产养殖的“渔光互补”模式备受企业青睐。行业内率先开拓了“渔光互补”模式的通威集团,已逐步向“渔光一体”模式升级,改变以往以光伏为主、渔业为辅的模式,而是在真正具备养殖条件的水面光伏市场上推动传统水产养殖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当前通威已通过改善设计光伏、养殖整体方案,发展内循环养殖模式、陆基集装箱循环养殖模式等,分不同模块更加智能高效地降低光伏的部分成本,以期实现平价上网。
想要了解更多水上光伏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2019-2025年中国水上光伏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