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9%
12月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表示,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自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消息发布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改近日“升升不息”的态势,迅速跳水,短线跌幅逾200基点。截至发稿,离岸市场跌幅逾350基点,一度破6.38关口。稍早前,央行决定降准0.5个百分点 。
外汇存款准备金是什么?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中国11月末外汇储备报3.2224万亿美元,预估3.2063万亿。中国11月末黄金储备报6264万盎司(约1948.32吨),与上个月持平。
近两个月以来,受美国通胀超预期并带动经济名义增长、加息预期强化及欧洲疫情阶段性反复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走势强劲。但是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仍延续9月以来与美元的非对称走势,不断升值。那么,此次央行二度上调外汇存准率有何深意?
央行此时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剑指人民币升值预期,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态势,从4月至5月,及10月至今先后上演两轮较明显的升值行情。12月8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冲高,突破今年5月末高点,盘中升破6.35元,创2018年5月以来新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在外汇市场上收紧了美元的供给和流动性,从而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一个基本稳定。
外汇存款准备金调整有什么作用?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历史上经历过三次调整,分别是2004年由2%上调至3%,2006年上调至4%,2007年上调至5%。历史上央行这三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均在汇率升值压力加大的时期,起到了对汇率升值压力的抑制作用。今年央行第二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在今年5月31日,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5%提高到7%。专家表示,央行在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意在通过调节本外币流动性,发挥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近几年,外汇市场的投资相当火爆,极具发展潜力,故而投资者纷纷加入其中。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汇理财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投资,外汇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可选择的理财产品之一,参与投资者成逐年上升趋势,一个全球公认的最大的投资理财产品。
2022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浮动,都是由市场力量来推动的。近期受国际疫情的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人民币汇率虽然也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上来说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还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稳定。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对技术作用于信用确立的偏颇认识,这就是信任盈余和信任赤字。 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
我国金融信息化应用行业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以及证券领域,细分领域包括支付结算与清算服务、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服务、社会消费者服务以及存贷款服务等。
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发展避不开数字治理,包括建立社会资源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协同治理体系等等,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供应链金融才会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现在,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已经上升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举措,但从目前的数据看,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普惠效果仍然见效甚微,中小企业仍然面临信用环境差、回款难、融资难等难题。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信用链的“三链”,分别是可信交易链、可信资产链和可信行为链。
金融产业作为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领域,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我国近几年关于金融领域的政策频繁落地,有效规范了国内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以及金融IT市场的扩容。
在资本市场,国内金融信息化投融资单个项目金额呈现出放大趋势。2019年12月,金融信息化投融资事件20起,较上月减少1起。投融资金额22.83亿元,环比增加54.4%。从投融资轮次来看,战略投资事件最多共计8起,A轮投融资事件6起,C轮、天使轮、种子轮投融资事件各2起。
想了解更多关于金融信息化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