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寿成为现代社会常态,“如何优雅老去”已不再是单纯的年龄命题,而是关乎身心健康与财务安稳的综合挑战。近日,宏利保险联合TVB推出长寿主题节目,以《宏利亚洲康健调查2025》为核心依据,邀请艺人黎诺懿与宏利代表展开深度对话,从“心理健康补位养生”“财务规划支撑退休”“多元投资破解储备误区”三大维度,为香港市民提供兼具数据支撑与实践价值的生活指引,也展现了宏利保险在“全维度生活支撑”领域的探索与突破。
一、不止养生茶:心理健康成为长寿“隐形支柱”,宏利推动情绪关怀日常化
在“养生”热潮席卷各年龄层的当下,节目率先打破认知误区——黎诺懿手持透明养生茶壶,慢饮杯中茶水的场景,恰是多数人“重养身、轻养心”的真实写照。“饮养生茶、煲养生汤、按摩排毒……但係未夠架!”他的一句感慨,引出《宏利亚洲康健调查2025》的关键发现:77%的香港受访者认同“心理健康对长寿有重大影响”,76%将其视为“理想退休生活的关键”,但矛盾的是,5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难以预防”,25-34岁年轻群体更将“抑郁症”列为“第二难预防的疾病”。
“城市节奏急速,我们常关注身体病痛,却容易忽略心灵需求。”节目中,宏利代表Celia指出香港快节奏生活下的普遍现状:情绪波动常被视作“正常压力反应”,直到积累成困扰才被重视。节目中,宏利代表提到,宏利保险作为香港保险圈的领跑企业,早已察觉这一需求,通过与本地精神健康慈善机构JUST FEEL 感讲 深入合作,持续推动情绪教育普及与提供心理支持服务,旨在让“心灵养护”像“身体养生”一样,成为日常习惯的一部分。
二、告别“勒紧裤头”:财务规划破局退休焦虑,专业指引显差距
“退休之后要悭住洗吗?担心唔够钱点算?”节目的街头采访,捕捉到60后、70后群体对退休生活的核心焦虑。黎诺懿直言:“辛苦大半世,退休应该享受生活,而非‘勒紧裤头’过日子。”这一观点与《宏利亚洲康健调查2025》数据形成呼应:70%的受访者明确“财务健康是长寿生活的关键因素”,但52%坦诚“可能缺乏足够的退休储备”,更有40%计划“节省基本开支”、30%选择“吃廉价餐”、20%考虑“跨境看病”以应对压力。
节目中一组对比数据尤为关键:有专业财务顾问协助的受访者,62%对退休储备有信心;未寻求专业帮助的群体,这一比例仅为29%。“财务健康的核心不是‘存够钱’,而是让钱为生活服务。”宏利代表在节目中解释,其专业团队会根据人生不同阶段定制方案——年轻时适度配置增长型资产,中年平衡“稳定收入”与“风险抵御”,退休后侧重“保本+现金流”,帮助市民跳出“被动节流”的误区。这种“从产品到方案”的服务模式,正是宏利保险区别于传统保障的核心优势,也让“退休享生活”从期待变为可落地的规划。
三、打破“现金为王”:多元投资筑牢退休安全网,适配长寿时代需求
“巴菲特说‘不能依靠单一收入’,退休储备亦如是。”节目中,黎诺懿浏览财经新闻时的提问,直指香港人理财的固有认知。《宏利亚洲康健调查2025》显示,45%的受访者流动资产(不含物业)中,现金、储蓄及定期存款占比过半;55%更将其视为“最重要的退休储备”,远超退休金计划(31%)与物业(28%)。但在长寿与通胀的双重压力下,单一依赖现金难以保障长期生活质量。
“创造第二收入,关键在多元配置。”节目中,宏利代表Jeanie Ho通过动画演示清晰拆解逻辑:以退休金计划为核心,每月固定供款积累“保底现金流”;根据风险承受力搭配低风险投资工具(如债券、指数基金),平衡安全与增值;保留部分现金应对日常开支与突发需求。这种方案既尊重香港人对“稳健”的偏好,又回应了调研中43%受访者“希望退休金计划供应商保障稳定收入”的需求。正如黎诺懿所言:“现金够安全,但应对二三十年退休生活,需要不同渠道的收入支撑,才能睡得安稳。”
此次宏利保险与TVB合作的节目,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宣传,而是以《宏利亚洲康健调查2025》数据为根基、以香港市民真实需求为导向的“生活规划指南”。
未来,宏利保险将持续依托调研洞察与跨领域合作,为港澳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而这场关于“长寿生活”的探讨,也正成为香港保险行业探索“全维度服务”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