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第八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迎来第四场专场比赛——“乡村振兴”赛道。本次大赛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昭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昭通分公司协办。来自不同领域的六位选手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科技的创新运用齐聚一堂,展开激烈角逐,生动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与蓬勃活力。整场赛事不仅呈现了多个富有激情的创业项目,更勾勒出昭通大地上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动人画卷。
首位登场的选手张丽,以《昭通苹果——鲁甸县苹果种植产业链建设》项目拉开赛事序幕。她所代表的鲁甸五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引入先进的矮密种植技术,大幅提升了苹果的产量与品质。3000亩种植基地、6000吨年产量、4500万元年销售额——这串数字背后,是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也见证了上千名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扎实成果。
从田间高效种植到餐桌美食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二号选手邓群飞聚焦于承载乡愁记忆的腊肉产品,以创新模式为传统美食注入新活力。她的《生态养殖产业助农——创新产业链腊味产业融合》项目,构建了从生态养殖、标准化加工到餐饮体验的完整闭环。“农户+工厂+餐饮”模式既保障了生猪的生态品质,也通过高价回收机制维护了农户利益,更借助自建加工厂与餐饮门店,让“古邦腊味”香飘万里。
三号选手何树文则独辟蹊径,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以独特的套种技术在绿水青山中发掘“药材宝藏”。他带来的《林下中药材三元套种模式》项目,巧妙运用立体空间,实现黄柏、钩藤、金毛狗脊三种珍稀药材的共生发展。这不仅缓解了药材资源短缺问题,也极大提升了林地资源利用效率。项目依托“科研+企业+基地+村集体”的运作机制,并与多家药企签订长期订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市场保障,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可靠路径。
荣获本赛道一等奖的张青雨,凭借《百年传奇·绿色有机竹笋》项目脱颖而出。该项目依托盐津县丰富的竹资源,借助先进的锁鲜技术和强大的销售网络,将“山珍”打造成年销15亿袋的畅销商品,真正实现了“一根竹笋,富一方百姓”。获奖后,张青雨激动地表示:“我们的竹笋项目主打‘鲜’字,通过超低温速冻保鲜技术,将乌蒙山区最新鲜的味道原汁原味送往全国各地。看到身边农民因竹笋产业有了稳定工作和收入,我们深感这份事业不仅关乎商业,更承载着温度与责任。”
五号选手邹明翔的“苹果猫咖”项目,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充满想象力与人文关怀的新思路。该项目创新地将苹果推广与流浪猫救助相结合,打造“小猫+苹果”独特IP。线上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吸引流量,讲述苹果与猫的温暖故事;线下则打造亲子休闲与文旅体验空间,为农产品品牌塑造和乡村文旅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颖而温情的路径。
产业振兴最终要落脚于扎实的全产业链建设。六号选手王波带来的《高原特色辣椒全产业链巩固与创新建设》项目,充分利用镇雄的高原特色,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将小辣椒做成大产业。从推广科学种植到引进智能化加工线,再到开发多元化产品,并与海底捞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现代农业的集约化与市场化特征,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促进了地方就业。
中机十院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崔文杰在点评时指出:“今天六个项目各具特色,部分项目已相对成熟,在产业闭环和运营能力上表现突出,创意也十分新颖,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要素。云南的农产品因自然禀赋优越而品质出众,但在渠道建设和流通环节仍面临挑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相信这些优质农产品将更好地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第八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赛道的六个项目,清晰展现了当下乡村振兴已超越单一生产范畴,成为融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塑造、三产联动与人文关怀的广阔舞台。在这些活力项目的带动下,昭通的乡村必将更加富庶,乡亲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红火。
据悉,本届大赛联合腾讯、搜狐等5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推广,依托昭通发布融媒体矩阵等20余家视频平台同步直播。截至本场赛事结束,全网累计关注量已突破5100万人次,充分展现了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事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