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苦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苦荞生物高新产品发布会” 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本次大会由四川省乡村发展联合会主办,凉山州惠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专业委员会、凉山州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专班办公室、凉山州乡村振兴协会、凉山州文旅促进协会、凉山州农产品供应链协会联合协办,以 “科技赋能产业,健康联结世界” 为核心主题。汇聚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校、行业企业及投资领域的近 200 位代表参会。大会旨在 2026 年 “第十六届国际荞麦大会” 召开前夕,搭建全球苦荞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凉山苦荞从资源优势向科技与品牌优势跨越,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 “凉山方案”,同时开启中国苦荞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全新篇章。
作为本次大会的核心环节,多场权威对话与成果发布聚焦苦荞产业发展关键议题,引发广泛关注。国际荞麦联合会主席 Ivan Kreft 通过视频形式发表致辞,对中国在苦荞产业研究与实践中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苦荞凭借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在全球健康食品市场具备巨大潜力,其丰富的生物类黄酮含量,完美契合当前全球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趋势。” 同时,Ivan Kreft 对 2026 年 “第十六届国际荞麦大会” 在凉山西昌召开表达了热切期待,认为这将成为全球苦荞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
四川省乡村发展联合会会长朱丹枫在致辞中强调,凉山要以打造“世界苦荞之都”为愿景,推动苦荞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科技与品牌优势跃升,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国际化注入“凉山智慧”。
四川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苗勇在讲话中深入阐述了苦荞与凉山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现实发展意义。他指出,苦荞是链接凉山历史与未来的“黄金产业”,既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典型路径。苗勇倡议,要以科技赋能构建创新链、以市场为导向拓展价值链、以政策为引领优化生态链,共同推动苦荞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新阶段。
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围绕苦荞产业现状、科研突破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度分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荞麦学科首席科学家周美亮,系统剖析了世界苦荞产业的发展格局,指出当前产业正从传统加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转型;中国农业大学仇菊教授聚焦苦荞的健康机理,她表示:“苦荞中富含的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为苦荞在血糖调控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谢永美,则分享了苦荞深加工的最新科研成果,其团队从苦荞叶中成功提取出纯度超 98% 的 γ- 氨基丁酸(GABA),为天然助眠类苦荞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在专题论坛环节,“苦荞养生与银发经济” 成为热议焦点。西南财经大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四川省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成林,以《科技赋能:苦荞产业与银发经济的融合创新》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从人口老龄化趋势、银发经济政策导向、健康产业发展机遇等宏观维度切入,深入分析了苦荞产品在老年营养补充、慢病管理、日常保健等领域的市场潜力。李成林指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苦荞凭借 “三降” 功效及天然属性,有望成为银发经济中的核心品类之一。
此外,大会现场还完成了多轮重要签约仪式,涵盖科研合作、基地建设及市场渠道拓展三大领域。其中,科研院校与行业企业签署的深度研发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苦荞产学研融合;产地政府与相关主体的基地建设协议,为苦荞标准化种植提供保障;而多家知名企业的市场渠道合作,将助力苦荞产品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这些签约成果标志着苦荞产业 “产学研用” 全链条升级进入新阶段,为产业发展打通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关键环节。
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凉山州惠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会上展示了苦荞产业创新实践成果。公司发布了与谢永美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联合开发的苦荞生物高新食品,包括肠道呵护类的黑苦荞益生菌固体饮料、能量补充类的 “荞活力”人参苦荞动力饮、助眠安神类的γ- 氨基丁酸灵芝植物饮,以及与成都中医大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天然透气的59款苦荞健康枕、23款苦荞中医药枕、4款发热枕、两款功能按摩枕。这些产品精准对接银发经济、亚健康人群、健身控脂等细分市场需求,展现了苦荞产业的科技价值与市场潜力。
同时,惠乔生物作为苦荞产业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在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作用。公司创新推行 “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村集体组织” 模式,在凉山州昭觉县等地建立高标准苦荞种植基地,通过推广优质品种与订单回收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此外,公司构建的苦荞全产业链体系,从种源研发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的全流程管控,为苦荞产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凉山州作为世界苦荞麦多样性中心,是世界苦荞麦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样、分布最集中、种植最广泛的主产区,苦荞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年产量约1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苦荞之都"。
本次苦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展示了全球苦荞产业的最新成果与科研突破,更搭建了多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大会所达成的共识与落地的成果,将为苦荞产业的科技创新、标准化建设及国际化发展指明方向,也为 2026 年 “第十六届国际荞麦大会” 的顺利召开奠定坚实基础。
媒体联系人:王麒钧
电话:15881590233 邮箱:4457749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