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业严监管与市场化竞争并行的新时代,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荷人寿”)秉持“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坚守“稳健有为、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坚持“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引领发展、合规创造价值”,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经营之路。截至2025年6月末,中荷人寿总资产规模826亿元,上半年保费增速超过36%,在十家银行系险企中增速排名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企业将合规意识融入基因、以创新经营创造价值的生动实践。
合规体系构筑发展护城河:从满足适配到主动引领
在“偿二代”的大背景下,中荷人寿构建了“制度-科技-文化”三维合规管理体系。制度层面建立“总-分”合规官机制,2025年针对从业人员及销售人员开展各类合规培训,覆盖率达100%;聚焦制度“立改废”的同时,关注制度动态后评价机制,将监管新规及时转化为内部规范,使制度体系始终与监管要求、业务发展同频共振。技术层面引入智能风控平台,运用智能风控平台对核保、保全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业务全流程穿透式管理;升级反洗钱二代系统,实现与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实时联动,通过智能化模型自动识别可疑交易。文化层面秉持“全员合规、主动合规”理念,将合规要点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全员签订《合规承诺书》,针对违规事件开放全员举报通道;通过多元化宣教活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反诈宣传月等,强化“合规人人有责”深入人心。
正如中荷人寿有关人员所言:“真正的合规不是枷锁,而是企业识别风险、把握机遇的导航仪。”合规体系的建设,将合规能力从“防御性需求”升级为“战略性资产”,在形式合规、实质合规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合规管理新内涵,实现创造价值、促进发展的有效合规新突破。
合规协同贯穿经营全链条:从产品供给到生态构建
在战略经营方面,中荷人寿展现出差异化战略定力,积极践行“健康生活倡导者”理念。产品端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突出四大健康产品体系,积极参与“大连普惠保”项目,有效落实“普惠金融”理念;坚持保险姓“保”,条款设计符合合规要求,确保消费者权益保护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端搭建在线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荷护健康”,重点围绕六大健康管理场景,涵盖主动预防、积极治疗、康复管理全流程,结合严格的客户隐私保护措施,打造安全可靠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体验。渠道端执行“双录”(录音、录像)覆盖产品销售全过程,并明确询问投保人是否理解产品责任、免责条款;严格审查合作机构资质,代理/经纪机构需具备《保险中介许可证》,互联网平台需持有全国性保险代理/经纪牌照。这种合规协同经营的理念,推动产品+服务创新、渠道聚焦与变革、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为全面实现资产规模和内涵价值的同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首批获准成立的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荷人寿由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合资经营。中荷人寿的运营经验证明,在全球化与强监管时代,合规协同不是成本,而是战略能力,进一步为中外合资企业探索出一条合规与增长并重的可行路径。
合规赋能激活组织创新力:从科技运用到认知革新
中荷人寿全面贯彻数字化战略,构建全联接智慧中荷,激发全域数字活力的同时,将合规思维植入技术创新基因,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深度建设中荷人寿微信服务号的各类服务功能近130项,通过签字校验与交互式人脸识别“双技术”联动破解保险实名制合规难题,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提升公司客户身份核验效率。“超级自动化”项目,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业务流程协同和重塑优化,达到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作业效率、优化管理机制和规避业务风险的目标,其中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替代人工执行规则明确、重复性强的合规工作,可显著提升审查效率并降低人为错误风险。更具战略价值的是流程挖掘工具,从“事后检查”转向“实时监控+预测防范”,通过比对合规标准,将真实的业务数据转化成客观、形象、可视的流程图,可以更清晰的洞察业务趋势、发现异常作业任务、分析问题根源、寻找优化重点、实时预警风险。
“合规+科技”的有机融合,既筑高了合规防火墙,也实现了服务体验的重构,还有其更深层次的组织变革。中荷人寿建立的“数字化转型共创会”,累计收到员工提案67个,其中数字人、驾驶舱等重点项目已落地执行。这种全员参与的创新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持续进化的内生动力。
站在保险业深度转型的十字路口,中荷人寿的实践验证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真理——合规是发展的压舱石,创新是发展的发动机。当大多数企业还在讨论“合规与发展的平衡”时,中荷人寿已经用体系化的治理架构和持续的价值输出证明——合规与创新本就是高质量增长的一体两面。这种高质量发展范式,不仅为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记者观察】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这家有着中外股东背景的企业,真正实现了“国际经验本土化”的融合创新。其管理层反复强调的“合规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或许正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最稀缺的战略清醒。这种将监管要求转化为核心能力的做法,值得整个行业深思。